微商的升级社交电商
① 微商的社交电商还能走多远
提起社交电商,很多人都会想到拼多多,自出现在公众视野以来,虽然发展迅猛,但却也被爆出诸多负面新闻。一时间,社交电商似乎在人们心中被烙印下了不靠谱的标签。然而社交电商绝不只是拼多多这一种形式。随着社交电商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大家对社交电商的认知也不断提升,其中基于微信生态圈的社交电商更是异军突起。
② 社交电商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
第一种:电商+社交
这种模式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先做电商的平台,开一个社区,来加强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加用户粘性,促进用户购买,比如淘宝里面的微淘。
另一种就是卖家邀请社交领域的KOL来做自己的商品导购,从而提高商品转化率。以上两种模式均是从传统电商实现向社交电商的转型,更为简单,成本也相对低价。
第二种:社交+电商
这类模式通常是通过主题社区起家。当社区有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就在线上搭建一个在线付费类型的网站。垂直社区的运营模式也与此类似。通过社交圈子进行商品买卖。
第三种:导购型
这一模式分两种形态,其一是平台,其二是个体。
平台型,如蘑菇街,就是通过建立建立导购平台,请KOL导购,从而吸引用户,KOL导购更易建立用户的信任感,增强用户粘性。
而个体,就是利用社交平台,铺货赚钱,微商,淘宝客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四种:平台型微商
平台型微商的模式有多种,像是销售分佣和直销模式等,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式容易被传销利用。
而平台微商又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1.中心化平台微商:
这种方式比较复杂,他涉及到平台和商家、商家和商家、商家和微商、微商和微商等多维度的利害关系,从成立至今,都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2.去中心化的平台微商
像小黑裙,就是平台上只有自家的东西,也只卖自家产品。这种方式更为简单。
第五种:拼团型平台
就是通过团购模式来进行商品的推广,典型的例子就是拼多多,通过强调实惠来吸引用户群体。
第六种:微商代理
简单来讲就是刷屏朋友圈的微商。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传播信息,用户粘性强。但由于它缺乏监管,可能对用户和低层代理造成伤害,需谨慎对待。
③ 社交电商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模式
按照流量获取方式和运营模式的不同,目前社交电商可分为拼购类、会员制、社区团购以及内容类四种典型的商业模式。
拼购类:以拼多多为代表,聚集两人及以上的用户,以社交分享的方式进行组团,组团成功后可以享受更大的优惠,通过低价的方式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让消费者自行传播。
会员制:个人微商的升级版,指在社交的基础上以S2b2c的模式连接供应商与消费者实现商品流通的商业模式,优势在于分销裂变带来的获客红利。
社区团购:社区团购模式也是S2b2c的一种,平台提供仓储、物流、售后支持,由社区团长负责运营,主要包括社群运营、需求收集、商品推广及货物分发。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或APP下单,平台将商品统一配送至团长处,消费者上门自取或由团长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内容类:指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引导消费者进行购物,实现商品与内容的协同,从而提升电商营销效果的一种电商模式。
④ 分析:为什么微商开始转型社交电商
不是什么微商转型社交电商了,是所有的传统商业模式都转型社交电商了,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各种营销模式,社交电商新型模式下小红书、购拉拉也引领着分享经济时代。
⑤ 社交电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微商离社交电商有多远呢
——原标题:2019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分析:2万亿市场规模,健全法律法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社交电商对规范发展和依法监管要求更加迫切
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新近发布的《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社交电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市场规模达20605.8亿元,同比增长63.2%;2019年社交电商消费者人数已达5.12亿人,成为电子商务创新的主要力量;从业人员规模预计将达4801万人,同比增长58.3%,已覆盖社交网络多个领域。
2014-2019年中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从业人员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与传统电商以“货”为纽带、以网络平台为经营渠道不同,社交电商以“人”为纽带,利用互联网社交工具,以人际关系网络为渠道进行商品交易或提供服务。
上述《报告》认为,社交电商自2013年出现以来,经过几年高速发展,现正进入从引流模式创新向系统化运营升级的新阶段。在此阶段,原有社交电商企业继续大力洗牌整合;
一些传统电商也迅速进入抢占市场,如淘宝打造“朋友圈网红”,京东成立社交电商业务部;一
批新锐力量更是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如“未来集市”新上线并获得360金融数亿元战略投资。可以想见,接下来社交电商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对规范发展和依法监管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中国社交电商发展问题凸显
近年来,社交电商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行业形象和市场生态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山寨产品泛滥、虚假广告宣传等问题突出
去年以来,多起社交电商平台假冒伪劣产品事件曝光,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为期5个月的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重点之一是严打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少数社交电商平台治理不力,几成假冒伪劣产品“集散地”,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
2、涉嫌传销
社交电商主要是在熟人、朋友圈等人际交往网络中进行交易,形式上与传销有相似之处,一些发育不良的社交电商容易陷入传销歧途。2017年5月,杭州高新开发区市场监管局认定,社交电商“云集微店”存在《禁止传销条例》规定的传销行为,对其作出罚没款958万元的处罚。今年3月,社交电商“花生日记”因涉嫌传销被处以罚没款7456万元。社交电商与传销有本质区别,防止社交电商沦为传销,需要经营者倍加警惕,更需要职能部门严格监管执法。
社交电商发展亟须健全法律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鉴于存在山寨产品泛滥、涉嫌传销等问题和乱象,社交电商发展亟须健全法律规范,以法律利剑遏制、严惩违法行为。社交电商属于电子商务范畴,但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电子商务法》中,缺乏针对社交电商的集中性、专门性规定。2018年7月,商务部公布《社交电商经营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了严禁传销、严禁非法集资、严禁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内容,明确了社交电商与传销、非法集资等行为的界限。该《规范》目前已提交商务部审核,期待正式颁行之后,能推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为社交电商规范经营和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均应允许相关市场主体进入;对部分缺乏标准的新兴行业,要及时制定出台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为新产品新服务进入市场提供保障。社交电商作为融合性产品和服务,迎来了开放和发展的良好机遇,应抓紧制定出台产品和服务标准,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支持,打造有利于社交电商规范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⑥ 电商,微商,社交电商到底哪个是未来的趋势该怎么选择呢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定义,可以给你以下几点建议:
1、不管是电商、微商、还是社交电商,在社会上不然会有一席之地,不管趋势如何,总有一类人能够运营的顺风顺水。
2、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想好自己在哪一方面做的更有突破感而不是盲目的选择趋势去发展,只有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突破
3、就趋势而言,互联网社交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社交下产生商机,个人认为社交电商会成为新的潮流,但不会影响电商和微商的发展。
建议: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长处和资源再去发展,选择一定要明确,不能随大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⑦ 什么是社交电商、微商、新零售
所谓的社交电商,其实就是电子商务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一种衍生模式,可以说是社交媒体与电子商务的一个结合体,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社交媒体的形式来获取用户并且互动,对产品进行展示和分享等。从而引导用户完成电商购买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本质,也是区别于传统电商的一点,就是社交信任,我们知道,信任二字对于用户来说无比重要,它是你转化的关键点,而社交电商在这种模式先天建立在社交和熟人的信任基础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微商一般的情况是指利用微信朋友圈为主以及其他社交平台,向自己身边朋友进行商品销售的个人或者是企业。
新零售,即个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
⑧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全民微商的时代,社交电商是微商的升级版吗
个人认为微商和社交电商最大的不同是微商货都烂在代理手中了,微商赚钱的我看到的基本都是在头腰部,小代理基本是买了东西自用压箱底了,社交电商就好多了,起码不用压货,你自己有资源朋友圈发一下,小红书秀一下,没有交易也没有多少风险,厉害的人自己开一个买手记小店玩,有个独立的小程序店铺,让客户都帮自己卖货分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