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混微膨胀剂是什么材料
A. 什么是混泥土膨胀剂
混凝土膨胀剂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混凝土膨胀剂用来配制膨胀混凝土(包括补偿收缩混凝土和自应力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补偿混凝土干缩和密实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渗性作用,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于防水和抗裂两个方面,现在使用较多的场合是配制高等级防水混凝土和适当延长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下表是膨胀混凝土的部分应用范围:
分 类
范 围
建 筑 物
屋面、楼板、地下室、核电站的放射性掩蔽体
桥 道
桥梁面板、公路和机场跑道的铺面
隧 道
衬砌、反拱、反向衬砌施工时的侧墙、喷射混凝土或砂浆
大 坝
坝块接缝灌浆
水 池
水池、贮罐、地下水池、预应力混凝土水池
喷射混凝土
公路、铁路、大坝等开挖护坡
地 基
硬土地基摩擦桩
制 品
钢管和铸铁管的内衬、压力管、排水管、组合钢管及桩等
B. 微膨胀混凝土用什么膨胀剂
纯粹加铝粉不适合用于普通混凝土的直接生产,因其掺量小而不易拌制均匀,可能造成混凝土制品局部膨胀率过大而造成不良后果,要达到微膨胀效果还是建议使用合格的膨胀剂,型号、品牌不限,但膨胀剂自身质量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掺量一般10%左右即可。
C. C30微膨胀自流性细石混凝土是什么
C30 微膨胀自流性细石混凝土:加少量膨胀剂, 塌落度大的, 流动性好的, 细石粒径 5-10mm 的标号C30的混凝土。
1、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2、水泥混凝土一般指的是以水泥为主要的胶凝材料,并掺加部分拌合料,按一定比例将砂子、石子和外加剂混合而成的胶凝体。混凝土是广义,还包括沥青混凝土等。
D. 什么是微膨胀混凝土,什么是微膨胀混凝土知识
微膨胀混凝土:
微膨胀混凝土是指在普通的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膨胀剂,使混凝土在水化期间能够依靠膨胀剂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膨胀,从而弥补了混凝土的收缩,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提高混凝土性能的目的。
微膨胀混凝土机理:
微膨胀混凝土结构在未承载时,其物理力学状态是:由于混凝土中配置一定的钢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结构边界的约束作用,使各类变形均处于受挖状态。因此,普通混凝土存在的干缩、蠕变、温差效应所造成的收缩变形将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时即出现裂缝。而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时,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即产生体积膨胀,内部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能补偿各种收缩变形,抵消相应产生的拉应力,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性。由于膨胀变形时释放的大部分能量均发生在混凝土养护的早期阶段,此时尚处在塑性状态,故大量空隙易于被压缩密实;同时,因游离的钙矾石结晶颗粒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使空隙进一步减少,密实作用显著提高。上述多种因素综合发生作用后,可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微观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能。
E. 混凝土膨胀剂有什么作用
一、作用及机理
混凝土膨胀剂是补偿收缩的理想材料,干缩和温差收缩是主要原因。加入到砼中,拌水后生成大量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其产生适度的膨胀,在钢筋和邻位的约束下,产生的膨胀能转为压应力,这一应力可抵消砼在硬化中的收缩拉应力,因而减少了裂缝。防水性能混凝土的防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密实和增水性,以满足其抗渗性和不透水性。但是由于砼存在收缩,而收缩所引起的应力,足以使结构产生变形,以至裂缝。由于开裂就使混凝土防水失去了一道最根本的防线。这是建筑物渗漏的主要原因。结晶物不断填充孔隙,促使砼内部密实,提高砼的防渗抗酸、抗碱、抗化学侵蚀能力和微膨胀能力,本剂能达到膨胀剂、防水剂的各项指标。一种塑性期膨胀与硬化期膨胀的双重效应,充分补偿混凝土收缩,小掺量且兼有膨胀、减水、防渗、抗裂等复合功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它按一定比例掺入混凝土或砂浆中, 可在限制的条件下产生膨胀应力,从而起到补偿收缩,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的作用。 并可等量替代水泥,且对钢筋粘接力无任何不良影响,对钢筋无锈蚀作用。
二、混凝土膨胀剂主要用途:
配制补偿收缩、接缝填充混凝土,用于抗裂抗渗,结构自防水,水池与刚性防水屋面工程;配制自应力混凝土,用于水泥制品。
F. 膨胀剂的成分是什么
我只知道天津金盛源特种建材有限公司的SY-K膨胀剂、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是由硫铝酸盐微膨胀剂、聚丙烯纤维、防水剂、增强剂等多种功能材料复合而成,产品具有微膨胀性能和阻裂纤维的共同优点、同时还具有高抗裂、高抗渗的超叠加效应,是一种机理完善、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G. TEA混凝土微膨胀剂
掺有TEA膨胀剂的混凝土一直处于稳定的微膨胀状态,且具有延迟膨胀模式,相当于混凝土长期处于良好的水养条件,保证了膨胀混凝土的长期的抗裂性能,从而可有效地用于超长结构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
H. 请问什么是微膨胀混凝土啊
加了外加剂的混凝土,等同于补偿收缩混凝土。
一般混凝土干了以后大多都有少许收缩,加了膨胀剂的混凝土,不但不收缩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有一定的自由膨胀量。
这样配方的混凝土称为微膨胀混凝土
微膨胀混凝土机理:
微膨胀混凝土结构在未承载时,其物理力学状态是:由于混凝土中配置一定的钢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结构边界的约束作用,使各类变形均处于受挖状态。因此,普通混凝土存在的干缩、蠕变、温差效应所造成的收缩变形将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时即出现裂缝。而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时,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即产生体积膨胀,内部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能补偿各种收缩变形,抵消相应产生的拉应力,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性。由于膨胀变形时释放的大部分能量均发生在混凝土养护的早期阶段,此时尚处在塑性状态,故大量空隙易于被压缩密实;同时,因游离的钙矾石结晶颗粒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使空隙进一步减少,密实作用显著提高。上述多种因素综合发生作用后,可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微观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能。
对抗裂性产生原因的再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微膨胀混凝土的抗裂性仅从补偿收缩的角度分析和考虑,对更深层次的机理分析论述不充分。现根据建筑期刊介绍的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及检测资料,对抗裂性的机理作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微膨胀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性,是获得较好抗裂性的主要原因,其一,在受约束状态下其净膨胀率以膨胀和收缩值之差计算,e=f(t)的发展过程会延续较长的时间,在此进行过程中净膨胀率的变化为:在大约100d左右龄期以前,e为正值,混凝土结构体内产生压应变;以后e会转变为负值,结构内部则产生拉应变。
其二,浇筑初期的膨胀量达到高峰值是决定净膨胀率负值出现时间推迟的关键。当净膨胀率的负值出现时,混凝土结构体的抗拉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值已提高了很多,完全可以抵抗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和拉应变能力。从上述简析中可知,微膨胀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不能单从其膨胀值的大小衡量,而应从不同角度如膨胀率整个发展过程的延续时间、峰值大小和净膨胀率的变化来考虑。2工程应用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些地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无缝整体现浇微膨胀混凝土的贮水池、地下泵房、高层建筑地下室及箱型基础等结构已取得了较好的抗渗效果,但仍在一些技术上需完善与稳妥处理。
加强对混凝土早期的养护(7~14d)及防护工作。此期间的表湿应连续充足,以保证膨胀率能达到设计预期的峰值,这是结构抗裂和抗渗的关键所在。一般实际施工中往往因多方面因素而忽视加强对浇筑后早期的养护,存在方法与措施不当而使养护效果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膨胀混凝土抗裂与抗渗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的还造成质量事故。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众所周知,水灰比过高则孔隙率多且大,钙矾石结晶颗粒的填孔效果受到影响,在已成功的经验中水灰比一般在0.4~0.5为宜。从图1可知,混凝土膨胀量的绝大部分在早期发生,在尚处于塑性状态的孔隙率过大时,其能量的大部分消耗在压缩塑性的大量孔隙和释放到不受约束的方向去,而受限制的方向也是不应出现裂缝的方向则常首先出现裂缝,将有效的压应变和预压应力的初始峰值明显降低,使该方向孔隙的有效压缩量也相应降低,终将导致抗裂和抗渗性的大幅度下降。一些工程管理中无控制水灰比的严格措施,甚至在运输、停留和振捣进行中的二次加水现象时有发生,忽视水灰比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水泥强度及用量、振捣问题。水工地下防水抗渗混凝土的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用量不宜低于320~350kg/m3;粗骨料粒径<30mm,含泥及杂质量<1%;采用中砂,每m3用量不低于0.38~0.41;浇筑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60min;运距较长时应加缓凝剂;自由落差<2m;浇筑完表面及时防护等。24膨胀剂的选用与掺量是关键。根据资料介绍,中国建材科研院研制开发的U型膨胀剂效果较好,其掺量按工程具体要求而定:U型膨胀剂掺量占水泥质量的10%~14%时,能获得较好的膨胀性,适用于以抗裂为主的工程。此种掺量下的混凝土膨胀在非受限状态下自由膨胀的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自由强度降低约5%~10%,一般可不考虑其影响。因在具体工程中混凝土均不可避免地处于受限状态,在受限状态下膨胀混凝土的强度同普通混凝土相比提高10%~30%—当然与受限状态的强弱及掺量有关。在受限状态下当掺量为10%~14%,一般受限状态的混凝土膨胀后的实际强度多高于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自由混凝土的强度。但是,当掺量大于14%且结构处于非强化受限状态时,上述产生的不利因素不应忽视。当U型膨胀剂掺量在8%~10%时,膨胀率偏低,但混凝土强度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能,此掺量适用于以抗渗为主的承重结构。如同时又需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时,膨胀剂掺量应增加至14%,并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当膨胀剂掺量在14%~16%时,膨胀率显著提高,但混凝土自由状态下的强度下降幅度会达10%,不应忽视这一问题。取大掺量仅适用于大体积并处于较强受限制状态下的填充混凝土———由于受限状态强度高,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以补偿在自由状态时强度的损失。
I. 混凝土膨胀剂用什么材料生产
混凝土彭胀剂生产材料详解:
混凝土膨胀剂属硫铝酸钙型混凝土膨胀剂,不含钠盐,不宜会引起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而耐久性良好,膨胀性能稳定,强度持续上升。普通混凝土由于收缩开裂,往往发生渗漏,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
中文名称:混凝土膨胀剂
属 于:硫铝酸钙型混凝土膨胀剂
不 含:钠盐
不 宜:引起混凝土碱骨料反应
历史起源
美国科学家Lossier于1936年前后利用钙矾石的膨胀作用制备了化学预应力混凝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后,美国开始研发膨胀混凝土。1958年,美国人A.克莱因研制成功了一种硫铝酸盐型水泥,取名K水泥,并取得了膨胀水泥的专利。该水泥在1963年开始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大量生产,在多种结构中推广使用。
1965~1972年间,日本购买了美国K型膨胀水泥专利,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硫铝酸钙膨胀剂(Calcium Sulfo-Aluminate,简称CSA)。这种膨胀剂是用石灰石、矾土和石膏配制生料,经电融烧制成的一种含有C4A3S、CaO和CaSO4的熟料,然后将其粉磨成粉状产品,这种产品应用于收缩补偿混凝土和自应力混凝土,取得很大成功。
1970年,日本小野田公司还成功开发了石灰系膨胀剂,它是用石灰石、石膏和黏土配制成生料,经1400℃左右煅烧成含有40%~50%的游离氧化钙膨胀熟料,再经粉磨制成石灰系膨胀剂。他通过
CaO水化生成Ca(OH)2使混凝土产生膨胀,但是由于水化后的稳定性受许多因素影响,Ca(OH)2
的胶凝性和防渗性较差,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不良,这种膨胀剂并未受到普遍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P.K.Mehta等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问题,提出了在水泥中掺入5%MgO的设想,并由此诞生了氧化镁类膨胀剂。
国内的膨胀剂技术发展较晚,但进步很快。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先生开创。 1979年,吴中伟先生撰写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专著出版。这是我国科学界首次提出补偿收缩混凝土理论。正如行业技术专家侯维红(现任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膨胀剂是个变害为宝的经典案例。"吴中伟先生早期的研究工作是从"水泥杆菌"入手,"水泥杆菌"是一种具有膨胀效果的水泥有害成分,经过探索与合理利用,已逐渐发展为一项充满科学价值与经济效益的现代建材学科。
1985年,在吴中伟院士的指导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制成功UEA、AEA、CEA等多个型号混凝土膨胀剂。此后,以游宝坤、曹永康、赵顺增及刘立等几位专家为代表的混凝土膨胀剂科学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此后三十年,国内混凝土膨胀剂广泛应用到房建、水利、道路交通、核电等多个分支领域,并为国家生产建设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
发展历程
1936年,美国科学家使用钙矾石类(即硫铝酸钙类)膨胀剂配制自应力混凝土。
1958年,美国人A.克莱因研制成功了一种硫铝酸盐型水泥,取名K水泥,并取得了膨胀水泥的专利。
1970年,日本小野田公司还成功开发了石灰系膨胀剂,即为氧化钙类膨胀剂。
1979年,吴中伟先生撰写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专著出版,这是我国科学界首次提出补偿收缩混凝土理论。
1985年,在吴中伟院士的指导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制成功UEA、AEA、CEA等多个型号混凝土膨胀剂 。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P.K.Mehta等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问题,提出了在水泥中掺入5%MgO的设想,并由此诞生了氧化镁类膨胀剂。
2001年,国内严格意义上第一部相关标准建材行业标准JC476-2001《混凝土膨胀剂》颁布实施。
2009年,国家标准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颁布实施。
2011年,由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与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的FQY高性能膨胀剂面世,该产品经与日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DENKA)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各项性能占优,深受行业认同。
易混淆概念
一、"膨胀剂"与"防水剂""抗渗剂"
膨胀剂主要应用于地下工程具有防水要求的结构部位,用于桥梁、重型设备的基座灌浆压浆,或者水利水电工程、核电、石化及其它水工结构等。近年来,部分厂家因价格、客户需求等因素,降低了膨胀率,生产了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企标微膨胀型产品。甚至有厂家生产完全不具有膨胀率的产品,以"防水剂""抗渗剂"的名号投放市场并大肆宣传。一部分工程人员甚至认为"混凝土要达到合格的抗渗要求,就一定要使用防水剂、抗渗剂"。这种说法其实是毫无依据的,抗渗混凝土更应该是由混凝土生产企业通过调整原材料颗粒级配、选择更好的原材料来配制,与掺入混凝土防水剂抗渗剂毫无关系。"防水剂""抗渗剂"本身就是毫无技术依据的次等产品。而膨胀剂的作用,一向是用于抵抗混凝土自收缩带来的裂缝问题。
二、膨胀剂的"安定性"
安定性这一指标主要用于水泥质量控制,正如前文所述,膨胀剂是"变害为宝",是从水泥中对安定性有危害的成份"水泥杆菌"研发而来。所以对混凝土膨胀剂不可以考究"安定性",只可考究混凝土膨胀剂膨胀龄期。通常膨胀剂的膨胀龄期低于14天,部分厂家产品甚至只有3天左右龄期。从理论上讲,混凝土膨胀剂的龄期最好控制在14天以内,越长越好。龄期主要通过膨胀剂的颗粒粒径进行调整。众所周知,越细的颗粒比表面积越大,反应接触面积大,参与反应也就更快。但是混凝土膨胀剂在14d之后不宜再有膨胀。出于此考虑,施工过程更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14天进行充分保湿养护,让混凝土膨胀剂反应充分。到了浇筑14天后,混凝土通常不再受养护,膨胀剂也不再引发体积膨胀,对结构并无影响,并不存在"安定性"相关的担忧。
膨胀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膨胀剂不是万能神药,科学合理使用膨胀剂需要在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温度控制、施工振捣、荷载保护、保湿养护等多个方面广下功夫。其终极目的,是要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危害之大,超出常人想象。先是裂缝导致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漏水,然后是造成钢筋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保护而裸露在水和空气中,最后钢筋锈蚀变细,严重者会为整个工程造成结构性的灾难,引发房屋倒塌等灾难性后果。当前国内工程界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十个工程九个裂",裂了就修补。虽然也有人为混凝土裂缝问题感到无奈,却并不明晰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具体方法。
科学合理使用膨胀剂,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① 科学合理选定膨胀剂掺量,选用膨胀剂必须在对应混凝土搅拌站进行适配。适配的目的主要在于:根据设计膨胀率指标确定合理的用量与掺入方法。掺入方法通常有外掺、内掺取代部分矿物掺合料这两种方式。
② 控制混凝土浇筑入模的温度,一般在30±5℃范围较为合理。
③ 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比普通混凝土振捣更密实。
④ 科学合理的养护方式,浇筑前7天加强养护,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应不少于5次洒水,第8-14天每天上午下午各养护一次。夜间不宜进行洒水养护,冬季不宜进行过多养护。严格结合温度监测进行养护十分重要,牢记"升温阶段降温,降温阶段保温"的温控原则。
⑤ 不宜选用含泥量过高的砂石生产混凝土,不宜过早对混凝土荷载。
膨胀剂快速检验方法
啤酒瓶法:使用膨胀剂与水泥,水参照一定比例混合,拌合均匀后倒入啤酒瓶中,观察啤酒瓶是否裂开。
烧杯法:取一部分掺入膨胀剂的混凝土置入玻璃烧饼,振捣密实,混凝土终凝后向杯内加水,观察烧杯是否裂开。
酚酞实验法:膨胀剂呈弱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J. 混凝土膨胀剂的作用
混凝土膨胀剂作用机理:
混凝土膨胀剂是补偿收缩的理想材料,干缩和温差收缩是主要原因。加入到砼中,拌水后生成大量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其产生适度的膨胀,在钢筋和邻位的约束下,产生的膨胀能转为压应力,这一应力可抵消砼在硬化中的收缩拉应力,因而减少了裂缝。防水性能混凝土的防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密实和增水性,以满足其抗渗性和不透水性。但是由于砼存在收缩,而收缩所引起的应力,足以使结构产生变形,以至裂缝。由于开裂就使混凝土防水失去了一道最根本的防线。这是建筑物渗漏的主要原因。结晶物不断填充孔隙,促使砼内部密实,提高砼的防渗抗酸、抗碱、抗化学侵蚀能力和微膨胀能力,本剂能达到膨胀剂、防水剂的各项指标。一种塑性期膨胀与硬化期膨胀的双重效应,充分补偿混凝土收缩,小掺量且兼有膨胀、减水、防渗、抗裂等复合功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它按一定比例掺入混凝土或砂浆中, 可在限制的条件下产生膨胀应力,从而起到补偿收缩,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的作用。 并可等量替代水泥,且对钢筋粘接力无任何不良影响,对钢筋无锈蚀作用。
混凝土膨胀剂主要用途:
配制补偿收缩、接缝填充混凝土,用于抗裂抗渗,结构自防水,水池与刚性防水屋面工程;配制自应力混凝土,用于水泥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