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从业人员现在有多少人了
① 什么是微商
微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空间,借助于社交软件为工具,以人为中心,社交为纽带的新商业。
微商确切的说应该叫微电商,是指:靠使用“微系统”,进行“微营销”,在互联网上赚钱的人员。微系统一般就是由qq,微博,微信,陌陌这些使用人数比较多的社交软件和贴吧,论坛,新闻自媒体等途径,网站以及淘宝,天猫,微店这些平台组成的直接或间接销售产品的互联网营销和成交系统。
中国电子商会微商专委会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微商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底,微商从业者近3000万人,微商品牌销售额达到5000亿元。2017年将保持70%以上的增速,释放出8600亿元;
(1)微商从业人员现在有多少人了扩展阅读:
微商纳入电商经营者范畴,消费者维权有法可依
电子商务法规定,本法所称电子商务经营者,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中,前两类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是最典型的电商经营者的表现形式。第三类是二审后新增的一类经营者。
微商作为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法律上被明确,相应地就要承担起对应的义务与责任,这将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虽然“微商”并非法律专业术语,但在实践中确实大量存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新型表现形式之一,其经营者理应属于电商经营者范畴,微商与买家直接沟通时使用的微信则属于其他网络服务。
② 近几年微商的前景怎样
加上今年的5.3日在深圳明星林志颖跟撒贝宁的认可下会有很多人假如薇伤的大军只中
③ 做微商,不交税也没有营业执照,但是微商从业人数3000万,会不会违法感情烦恼
目前还没有规定微商要收税,但是不能卖三无违规产品。微商大概是近些年朋友圈最坚强的一种存在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买与不买、搭不搭理、屏不屏蔽,微商就在你朋友圈里,不离不弃。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它有它存的理由,甚至说也有它存在的必要。
④ 做个调查:目前有多少人在做着微商呢
大概是微信人群的20分之一,显然很多了,
⑤ 微商从业人数逾千万 人民日报:野蛮生长何时休
微商从业人数逾千万 人民日报:野蛮生长何时休?
随着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又一匹黑马,正从淘宝、京东等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那就是微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微商的从业人数已逾千万,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然而,微商发展中时常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以及商家无节制发展代理、非法集资等症结,也使其“繁荣”备受质疑……中消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消协组织2015年受理的远程购物的投诉有20083件,网络购物占比达95.41%,其中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成为投诉热点。那么,微商发展中有何乱象、缘何频出、如何监管、走向何方?本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问题:假冒伪劣+代理乱象
消费者投诉集中在商品质量与售后保障方面,代理商捐款跑路现象屡见不鲜
消费者邓小姐日前在微信上购买了1788元的丰润茶,收到货物后感觉产品不值这个价,遂向商家提出退货。商家拒绝,并表示后期会有指导老师和邓小姐联系。之后一个自称是梁主任的人前后两次联系她,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应再购其他产品。邓小姐前后花去3万元,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感觉上当受骗却又无可奈何。
让邓小姐吃了哑巴亏的,就是依托社交应用而在2014年火爆起来的微商。何谓微商?笼统地说,就是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产品展示与销售的卖家。广东省消委会经多方研究,并与腾讯公司深入沟通,初步确定消费者微信购物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借微信平台进行商品或店铺的推广,但最终的交易行为主要发生在淘宝等传统网络平台上;二是直接在微信中的“购物”功能选项中购买,此选项主要是京东商城的购物入口;三是通过腾讯认证的企业微信公众号销售;四是在微信朋友圈个人私下完成的交易或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达成的交易。
事实上,前三种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微商,买卖双方只是借助微信来延伸触手或便利支付;而在微信朋友圈推广和卖货,才是时下微商的主流,也是出现商品质量问题、引起消费纠纷最多的情形。据广东省消委会分析,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与售后保障方面,主要反映在购买的商品没有售后服务、商品有质量问题不能退货,商品使用出现问题不能保修等方面。不少资深的网购者表示,微信上销售的所谓名牌、大牌,十之八九都是假货。
而更为严重的乱象,已经超出了消费领域之外。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市场,很多微商已逐渐从B2C(商家到消费者)模式发展为C2C模式,即通过品牌商找一级总代理,由一级总代理往下层层发展代理商销售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因为一些品牌商无节制发展代理却不够负责,代理商卷款跑路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当大量低质伪劣产品通过层层代理层层加价,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病毒式扩张营销模式产生质疑:有人声称,只要有实物商品,就属于分销;另一些人则质疑,当商品真正价值和所售卖的价格相去甚远,本质上就是一种传销……
原因:虚拟身份+法律真空
通过朋友圈私下交易,仅靠个人声誉、交情等约束,不受《消法》保护,消费者维权难
“出现这些乱象,首先要归因于微商自身,生长过于野蛮快速,构成太过丰富多样。”家住广州市天河区,有多年网购经验的万女士告诉记者,在她加的微商好友中,有的是个体做海外代购的,但“鬼知道他发给你的是从海外买的正货还是不明来路的仿冒货”;还有一些,就是在广州皮具城里做“A货”的商户,明着告诉你是假货;最多的就是品牌代理,货物有的来自正规厂家,更有不少是“三无产品”……
而更本质的原因,则是由于微商本身的特性。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绝大多数微商没有主体资格证明,就导致经营者的身份呈现虚拟化特性。“这也就决定了维系其交易的,只能是熟人关系和人际信任。”记者微信好友中网名为“韩智贺”的微商一语点明:“你到淘宝买东西,有平台商为你保驾护航,商家有差评会被降低星级,卖假货被投诉可能被封店;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以及众多的企业微信公众号等,上线时经过了严格的身份审核。与他们交易,有一套硬性的法律框架和平台边界保障。”反观微商,相较于普通网络交易,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一是依托社交软件;二是以个人账号为基点向其好友小范围发出邀约邀请;三是没有实名登记、缴保证金、信用评价、第三方支付保护等规则的限制。
“换句话说,约束微商商家的,是相对软性的个人声誉、交情、朋友互信等。卖家如果真的撕破脸皮,抛开这些约束,消费者是很难维权的;同时,消费者如果到不熟悉的人那里买贵重东西,就很容易被宰。”“韩智贺”坦言。
对此,广东省消委会解释说,由于微信购物是公民个人私下交易或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商品、接受服务,若发生消费纠纷,并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只有通过民事诉讼的办法来解决。“但民事诉讼中,基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在举证上难度很大,加上诉讼旷日持久,大多数消费者最后只得放弃维权。”
建议:市场竞争+信用体系
将微商纳入法律规范范畴提上日程,借助媒体宣传和舆论加强引导势在必行
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提给作为流通领域监管部门的广东省工商局,求教应如何加强监管时,工商局拒绝了采访。有关专家分析说,在微商领域,单纯地高呼“加强监管”恐怕不能起到良好效果,相对微商的“小散乱”,行政监管的成本实在是太高,而层层代理、多级转包更增加了监管的难度。这恐怕就是监管部门实在“无可奉告”的原因所在。
广东省消委会专家也表示,由于许多微商是通过朋友圈转发产品信息的,并未在工商部门注册,交易时采用微信私下转账的方式,这就使得法制化的、规范化的监管手段在这里很难起作用。
不过,在“韩智贺”看来,不能因为一些问题的存在,就把微商“一棒子打死”:“任何行业里面都有一些害群之马,经过一段时间竞争,最终市场规律会分出优劣。”她认为,应当通过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倡导认认真真做好产品,引导做代理的朋友认真选好产品、考察公司。
此外,广东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还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微商平台的监管和自律;同时也应尽快将微商纳入法律规范范畴。“目前,我国针对网络交易已经制定并公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指引》《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等法律、法规,但微商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尚处在兴起和发展阶段,我们建议将之纳入电子商务范围给予规范,以网络交易的方式进行管理,防止因‘任性生长’而产生种种乱象。”
⑥ 请问最近微商的负面消息少了很多,从业人员有做什么努力么
之前微商代言人陈育新提出了微商5条,并且首次提出微商倡议书,带领从业人员更加诚信更加规范化做微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已经可以看到相比之前,假货现象有所好转,刷屏现象也好了很多,都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和领头人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因此要给陈育新点赞!
⑦ 微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微商能一直火下去吗,从现在的形势看,虽然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难保持这种火的趋势。因为大部分微商没有自己的产品,而是提其他厂家做宣传,一种传销式的发展,第一先给你打鸡血,各种鸡汤、成功学铺天盖地,然后就是发展代理。这种模式造成了很多低质、冒牌的产品出现,损害了购买者的利益,所以叮当认为很难长久火爆。而且微商经常销售的群体是自己的朋友圈,说白了就是挣熟人的钱,久而久之朋友都疏远了。(有良心、自己把握质量的微商除外。)
⑧ 有多少微商赚钱的方法
目前的微商其实还是市场的。有市场所以有价值,也是有赚钱机会的。下面提到的这4种微商模式,都是目前比较有机会赚钱的模式。
01、卖货型
初期,大家的初衷其实就是卖货,希望将产品卖出去赚钱。所以,在前期,微商整个行业还处在良性环境中,只有比较少的人在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包括诚信度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随着微商从业人数的急剧增加,各种三无产品层出不穷,无数热衷于洗脑、炫富的微商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好好的微商行业被弄的乌烟瘴气;大众对微商的认可度也越来越低。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代理制度的微商,赚的不是“想便宜的人”的钱,而是“想挣钱的人”的钱,结果就是货卖的不是消费者,卖的都是代理手上了,根本没人真的用。
微商为什么臭?这就是原因。
卖货型的微商想要继续生存,必须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
1、一手抓代理招募,一手抓直营,招募代理针对B端,直营针对C段,BC端一起赚;
2、一手抓精准引流,一手抓内部裂变。引流带来新人,没有新人没有未来,健康的底层裂变才是真的裂变,裂变促使团队持续壮大。
3、一手抓线上,一手抓线下。线上是既得,线下是未来;
4、一手抓卖发财机会,一手抓卖货。卖发财机会圈钱快,死的快,纯卖货,量难起,钱难赚。
5、一手抓务虚:造势,一手抓务实:帮扶。
02、卖脸型
卖脸型模式,其实在QQ时代、人人网时代就有了,现在微博更甚。转移到微商行业,是在微商发展的中期开始盛行的。这一类型的模式,发展到现在,就是现在的网红。
说到网红,大家现在应该也接受了这个设定,已经从之前的卖脸卖身的印象转化到卖视觉卖产品卖服务的阶段了。前端拼的是整个网红团队的运营策划能力,后端拼的是整个产品的供应链匹配能力。
03、卖资源型
卖资源在微商行业,就体现在整合某个垂直类的微商,比如农特产品微商,通过助农行动来进行。一方面,积累了这些微商卖家资源,另外一方面,获得了在这个领域相关的影响力,进而更近一步的运营,最终产生价值。
04、卖虚拟产品
其实,这类人群,也可以归结在卖货的里面,但是这个类型的一些产品,在诚信方面,要好过实物微商。怎么理解呢?
举个简单例子:卖手机充值卡的,正常的售价可能是100元卖99元。微商朋友那里卖95元,这个反正需要,也没有任何风险,果断就买了。
所以,类似这样的行为,在微信上发生,本质上的逻辑和我们打开淘宝去搜索关键词,然后咨询下单收货类似,都是冲着产品本身及优惠力度,包括产品使用功能去的。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成功的微商人。总结来看,微商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有2个:
1、整个微商行业竞争激烈,正在不断淘汰部分微商团队。
2、整个微商行业由于前期发展太过混乱,微商销售模式鱼龙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