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微信朋友圈禁忌
1. 职场上不要乱发微信朋友圈,否则你必吃大亏,哪些朋友圈不能发
要注意两种微信内容不能发:第一,谣言不能乱发。第二,骂人不能随便发表。
第二,骂人不能随便发表
有些人会用朋友圈作为日记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无论是开心的、悲伤的还是愤怒的抱怨都会直接发表在朋友圈里,所以难免会有一些愤怒的骂人内容,如果发表了骂人的脏话内容,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现在,骂人在某些时候也是违法的,这些骂人的内容可以作为证据提交法庭。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1. 切忌刷频
朋友圈是朋友们交流心情,了解别人的平台,如果别人一打开朋友圈全是你发的广告,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不要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连续发多条微信,发朋友圈要有规律有节奏地更新,建议一小时内不要超过两条微信。
2. 切忌只发广告
在微信上除了宣传你的产品外,没有其他的微信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禁忌,尤其是个人微信。在朋友圈发广告应该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个人的生活状态和产品信息要兼顾。
3.切忌没有互动
从来不和微信上的好友互动,不评论对方的微信,也从不和任何朋友沟通,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也是一个大忌。
4.切忌内容空洞
一天要发布很多款产品微信,就没有时间去用心地编辑每天信息,就成了一个简单的发布,再发布的一个重复工作。如衣服的推广就只是图片、尺码、颜色的介绍,没有其他内容,这样显得太呆板。
3. 职场上,使用微信的七大忌,你有中枪吗
1、永远不要以为只是两个人在聊天
大家都知道手机有截屏功能,当你在与A某某聊天的时候,明天和A某某走的近的B某某可能就知道了,甚至还有CDEF等等。在职场,除非是自己交心的铁哥们,不然说话的时候还是收敛一点,点到为止。
2、与同事吐槽领导、抱怨工作
这个忌讳与第一条很相似,但远不止于微信,包括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听着大人说“等你长大出社会你就知道了”。平时与同事聊天说话,忌讳涉及领导或者抱怨自己的工作状态。
3、不要以为大家都喜欢听语音
相信很多人微信里都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人,等你有事找他的时候,几乎都是发语音过来,遇到有口音的,转换文字都难,况且不是每个人都随时方便听语音。大家记住“发语音,是方便了自己,麻烦了别人;发文字,是麻烦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有事发文字最简单高效了,认识字的都能懂。
4、切记职场拉帮结派
很多人在职场自认为自己玩的好的几个同事,就把那几个人拉在一个群里,没事就在群里吐槽这吐槽那,生活群可以有,但是在职场切记避免这样,这既表明一个人的成熟性,也透露出了你这个人靠不靠谱。
5、职场切忌“在吗?”
可能很多人平时找别人聊天的时候抖喜欢先问一句“在吗?”,但是在职场,切忌少说这样的话,职场讲究效率,有话直说。曾经就看过一位领导的微信签名“有话直说,别问在吗”。
6、刷屏
无论是工作群还是跟同事聊天,时刻保持点到为止的原则,不要以为刷屏能带来存在感,结果恰恰相反。
7、朋友圈
很多人去了解一个人,一般都是先翻翻别人的朋友圈,看看这个人喜欢发什么样的动态、文字。但职场上,并不是大家都爱看你在朋友圈发表这观点吐槽那观点,一天到晚晒自拍晒美食抱怨生活吐槽上班累,即时真的有这样的情绪,记的屏蔽。
4. 在职场中使用微信,都有哪些雷区
在职场当中使用微信,有下面这五个雷区。第一个雷区:发语音。很多人为了省事直接发语音,但没有想过人家那边只需要几秒钟就看完的文字,却需要浪费十几秒的时间来听你的语音。而且有时候发语音的环境太嘈杂,那对方就需要听好几遍语音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第五个雷区:经常给同事们转发一些无用的信息。别说给同事了发,你平时老给自己的朋友转发这些东西,你的朋友们肯定也不会开心。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有自己的思想,对待一件事,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你不要把带有个人思想偏好的信息转发给同事们。这样做只会让同事们不喜欢你,不会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5. 微信不用本名是职场大忌吗
你以为你是谁?
作为一个超过七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的“一个生活方式”,甚至融入了你的职场生活。
当你的同事、上级和客户都成为你的微信好友,很多人会选择对其屏蔽朋友圈的方式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细节:更改微信昵称为本名。在职场社交中,微信不用本名既会降低沟通效率,又会影响你的职业形象。
壹|上级、同事不好找你
通常情况下,职场人士的微信好友大概在 1000 人以上;对于职场达人,他们的微信好友或许超过 2000 人;至于你那社交广泛、人脉深厚的上级领导,微信好友绝对不止 3000 人。
如果你的微信不用本名,他们如何在千人通讯录中快速找到你?
有人说微信可以“设置备注及标签”,没错,但这个功能不要动手不要花时间啊?在“时间就是金钱”的职场达人的价值观里,宁愿“方便自己麻烦别人”的某人绝对不值得他浪费时间。正如《工作发语音消息是大忌吗?是。》所说的,无论你的上级还是同事,都不太会喜欢和这样自私的人共事。
还有人说微信不是有“置顶聊天”吗,呵呵,你会把你的上级领导和重要同事“置顶”,人家也会把你“置顶”么?你以为你是谁?
贰|客户沟通缺乏正式感
当你的客户第一眼收到你的微信名片时,不是你的尊姓大名,而是一个不明所以的昵称,一下子就拉低了客户对你的个人印象。这种感觉就好像你给客户用 QQ 邮箱发邮件并且用的是你非主流的 QQ 昵称一样,说白了,不够正式。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读读这篇《职场用 QQ 邮箱是大忌吗?是。》
换作你也不想西装革履地跟别人握手时,看到对方穿着裤衩拖鞋点头哈腰吧?这当然是个夸张的比喻,却也浅薄地道出了大多数客户对合作方无处不在的审视。在堪比“人精”的老客户面前,你在工作和社交中的一丁点细节都影响着对方对你的认可和信任。
叁|个性昵称阻碍沟通
个别仅使用符号(或表情)作为昵称的人,基本十有八九是个职场废人。别说在通讯录中检索 TA 名字有多难了,在工作群聊里要艾特到 TA 都费劲。
尤其在新群聊中,微信昵称用本名优势明显。首先,职场群聊一般是建立在刚刚认识还不太熟络的情况下,如果你用的是本名,就不存在关于“那个谁谁谁是谁谁谁吗?”的多余问题了。
其次,在初次交涉的职场群聊中,当群主三番五次发公告“请修改你在本群的昵称”时,你完全可以视而不见,谁让老子聪明地用了本名呢?
再次,社交昵称(微信、QQ、微博等)与你的名片、邮箱保持一致,可以让人很快对接你的多重身份,让沟通更顺畅,识别度更高。
接着说用符号(或表情)做昵称的,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有种莫名的“网红”即视感吗?好像混迹朋友圈的美女代购们都喜欢在名字里加个小红唇、小桃心、小星星、蝴蝶结啥的卖萌呢……
所以,如果你不想在职场中被人误会童心未泯缺乏职业观,就不要用非主流的微信昵称,就用你的本名不好吗?
当然,这里的“本名”既可以是纯中文,也可以是纯英文,还可以是中文+英文的组合(组合时通常中文名放在英文名前面比较正式),只要依据你所在的职场环境,采用惯用的称呼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
1.不要简称。省掉姓氏或者名作叠词的用法虽然与你的本名一脉相承,但仅限于你和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动,在你的上级、客户眼里,未免显得随意。
2.不要繁体字。你以为繁体字很高逼格,可是你知道别人打这个繁体字找你有多累么?如果不是在港澳台活动,请切换至简体字输入法,谢谢。
3.英文名大小写。全大写太生硬,全小写太小气,正正经经的规范大小写,没亏吃。
总而言之,个性不等于随性。如果你实在想让自己的名号看起来与众不同、个性飞扬的话,换个非职场的环境,用个笔名、艺名、学名……也未尝不可。但作为一个谨慎的职场人,你的每个行为都反映了个人的职业素养,哪怕是微信用本名这件小事儿,也值得三思后行。
回复关键字“职场”,更多职场工作大忌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