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微信朋友圈侵犯名誉权吗
『壹』 微信朋友圈进行公开的行为属不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
您好,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侵犯他人肖像权有两个条件要满足: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
微信朋友圈进行公开如果没有满足上面两个条件那就没有侵犯肖像权。
但是请您注意公开的行为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权或者名誉权的问题。
希望对您有帮助。
『贰』 在发微信朋友圈诋毁别,算不算侵犯别人的名誉权
您好!
这种情况是有损害名誉权的嫌疑的。具体判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叁』 男子发朋友圈骂人侵权了吗
在朋友圈发布消息,已经成为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但是在发布消息的同时也不能口无遮拦。朋友圈也是公共场合,也要守法知礼。
近日,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就调解了一起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不当言论而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案件。
在虚拟空间内发布言论,虽然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畅快淋漓,但在享受自由发表言论权利的同时,也要守规矩,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肆』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光凭法条的原文想必不少人还是对此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下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条新增法条的主要内容 。
例:某网民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故意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并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造成该地区人们出现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该网民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条中所述“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然后其又在微信上大肆传播,满足“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两个行为已经具有构成犯罪的主观条件,再加之其传播的消息造成了该地区人们的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满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该网民已经构成了犯罪,将受到相关的处罚。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伍』 什么程度的言语可以构成名誉侵权发朋友圈应当注意哪些
我觉得这个不分语言程度是怎样,而且看言语的内容对他人名誉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首先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名誉侵权的名词解释。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最后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不要随意谈论政治话题。虽然现在是言论自由时代,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略懂一二,然后就开始随意评论,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差错,确保万无一失,还是不要随意评论政治话题比较好。
『陆』 微信朋友圈转发侮辱的信息违法犯罪吗
你好!
作为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交流方式,微信、微博除了让人们感受到便捷和实惠,也开始令人们感到头痛——借助这类通信交流方式进行的谣言传播屡见不鲜,给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
【特别提示】
谣言止于智者!希望正在使用微信或微博功能的人们不编造、不传播谣言,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也希望跟多的人加入到网络环境的净化保卫战之中,净化网络环境,人人有责。
『柒』 微信朋友圈诋毁别,算不算侵犯别人的名誉权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但是不一定要指名道姓。
2、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 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构成朋友圈侵害名誉权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
1、被侵权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2、侵权人的行为违法。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
『捌』 微信朋友圈发的动态造谣侵害我名誉权怎么维权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