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四友集團
A. 傳說中的諸葛四友都是何方神聖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魏略》記載: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後公威思鄉里,欲北歸,亮謂之曰:「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
這兩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幾位荊州名士,便是傳說中的「諸葛四友」,即徐庶、石韜、孟建、崔鈞。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也是不世出的天才,那麼能與諸葛亮成為好友的,又會是怎樣的風流人物呢?他們在三國時代又成就如何呢?
No.1徐庶
徐庶,字元直,是四人中最出名的,出身寒門的徐庶,早年曾因為人報仇而惹上了官司,幸好他的一些有人救助了他才免於一死。此後徐庶折節學問,從一名俠士變成了儒生。後來徐庶避禍荊州,與諸葛亮成為了好友。因為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徐庶便前往投奔,成為了劉備器重的幕僚。不久後,徐庶又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
本欲追隨劉備干一番事業的徐庶,卻沒能善始善終。因為曹操南下,劉表之子劉琮投降,徐庶不得不隨劉備逃亡。在逃亡的路上,徐庶之母被曹軍追兵俘獲,為保全母親,徐庶辭別了劉備,歸降了曹操。
歸降魏國後,徐庶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擔任過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等職務,但並沒有進入魏國的核心政治圈,其胸中韜略也沒能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No.2石韜
石韜,字廣元,是徐庶的同鄉好友。他與徐庶一同避禍荊州,並成為了諸葛亮的朋友。
石韜是否出仕過劉備無從可考,不過當諸葛亮隨劉備南逃夏口時,石韜選擇同徐庶一同歸順了曹操。此後,諸葛亮與這兩位好友幾乎就斷絕了聯系。石韜在魏國曾擔任過地方郡守、典農校尉等職務。
公元228年,諸葛亮出隴右,聽聞徐庶與石韜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看來,至少以諸葛亮對故友的印象,石韜和徐庶一樣也沒有得到魏國的足夠重視。
No.3孟建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仕魏,官拜涼州刺史、征東將軍。孟建在荊州之時就常常思念故鄉,諸葛亮則安慰他「中國(指代中原)士大夫眾多,遨遊天下,又何必非要回歸故鄉呢?」孔明之意其實就是說,想要實現抱負,去哪都是一樣的,未必非要回到中原,和強大的潁川士族集團搶飯碗。
但是,孟建這個人應該還是很戀家的,所以最後還是回到了北方,出仕魏國。而他獲得的官位還是要高於徐庶和石韜二人的,算是施展了自己的抱負了。
對於以上三位好友,《魏略》中所記載的諸葛亮對他們的評價「卿等三人的仕進,官位可至刺史、郡守。」可謂一語成箴啊!
No.4崔鈞
崔鈞,字州平,太尉崔烈之子,議郎崔均之弟。與上述三人不同,崔鈞算是官宦之子,出身士族,而他的年紀也要遠大與他們,與諸葛亮可算是忘年之交。雖然被後世並稱為「諸葛四友」,但史書上並未記載崔鈞與徐庶、石韜等人有太多交集。
崔鈞早年曾經擔任過西河太守,袁紹討伐董卓時,崔鈞也曾跟隨。因為這個原因,在京城為官的父親崔烈被董卓送進了監房。後來董卓雖然伏誅,但李?嗟鵲佳萘順ぐ脖?觶?櫱也恍宜烙諑冶??幀?/p>
後來崔鈞避禍荊州,與孔明成為了好友。崔鈞的生卒年雖不可考,但根據其參與討伐董卓之事,可以看出其年紀應該比孔明大很多,而到荊州後,也便成為了閑雲野鶴,算是真正的隱士了,此後也並沒有在出仕為官,歷史上也在沒他的記錄,想來應該是壽終正寢了吧。
歡迎關注我們,也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