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商世界 » 堅決破除官尊商微官大商小

堅決破除官尊商微官大商小

發布時間: 2021-07-26 20:15:34

A. 中國哪個朝代商人最容易當官

《戰國策》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衛國商人呂不韋在趙都邯鄲經商,遇見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他腦子里靈光一現,回家後問父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又問:「販賣珠玉,又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他接著問:「如果擁立一位君主呢?」父親說:「這可無法計量了。」呂不韋說:「如今即便我努力工作,仍然不能衣食無憂,而擁君立國則可澤被後世!」
乍一看這個故事,感覺呂不韋牛皮吹大了。區區一商人去玩政治,還想扶持一國之君?後來的事實證明,呂不韋並沒有吹牛。在春秋戰國,商人從政,很有戲。
據《史記》的記載,呂不韋見到異人第一面就覺得「此奇貨可居」,商人獨有的敏銳嗅覺使他意識到,對異人這件「奇貨」進行投資,可以撬動盈利的「立國」生意。
跟他老爹展開了上面那場要「大幹一番」的心靈雞湯對話後,呂不韋開始付諸實踐——說服了沒有子嗣的華陽夫人認異人作兒子。經過呂不韋的一番斡旋,異人終於回到秦國,更名子楚,認了華陽夫人這個媽。華陽夫人又在安國君面前哭得梨花帶雨的,安國君一看這美人多可憐啊,就答應了她的請求,立子楚為繼承人。

呂不韋斥巨資打造的「擁君立國」生意,終於在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見到成效。秦孝文王安國君即位三天後突然神奇地暴薨,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之後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至此,一個商人終於登上政壇頂峰。
彼時,一個商人憑什麼能輕易結交「皇親國戚」,遊走於政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而這些權貴又憑什麼相信甚至倚靠一個商人?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沒有固定的思想「教化」,沒有對人身自由的禁錮,更沒有壟斷權力的「中心」,列國要發展資源,自然要爭取商人、尊重商人。
鄭國從鄭武公東遷立國開始,與商人們盟誓,實際上讓鄭國成了鄭氏家族和商人的聯合執政,誕生了「弦高犒師」的商人救國佳話。
衛國「務材訓農,通商惠工」,使國家從荒涼衰敗的境況中走上了富裕之路。衛國商人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史記·貨殖列傳》)」所到之處,連國君都以平等之禮相待他,可見當時商人的地位之高。
楚國商人范蠡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貿易中心,積資成巨賈。范蠡志向遠大,苦於楚國國君傲慢自大,皇親貴族結黨專權,於是范蠡投奔越國為官,後來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
春秋戰國時期,在自由、開放風氣之下,各種思潮湧動,以至商人在思想家、縱橫家、政客等角色上轉換相對容易,成就了歷史上商人從政的黃金時代。正如學者蔡禮彬所言,那些自由大商人,搬有運無,調劑餘缺,有助於打破各國的政治界限。回頭去看一介商人呂不韋的逆襲之路,也就不足為奇了。
秦時,烏氏縣有個名叫倮的商人,倒賣牲畜賺錢後,買進奇珍異物獻給戎王,再從戎王那裡得到十倍的牲畜販回內地。這個買賣,讓那商人賺得盆滿缽盈。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後,賜予倮封君一樣的待遇,讓他與大臣一起登殿朝拜議事。
另外一個在巴郡發跡的商人叫清,是個寡婦,秦始皇視其為「大姐大」,不僅請她去咸陽頤養天年,還築「懷清台」以示彪炳。這些好處當然不是白給的,清幾乎捐獻全部財富給政府修長城,還為秦始皇的驪山陵墓提供了大量的硃砂和水銀。
公元前221年,秦國端掉最後一個列國齊國後一統中原,採取抑商政策,但商業仍像野草在夾縫中生長,誕生了諸如倮和清這樣的大商人。朝廷可以讓他們去朝會旁聽發言,甚至為其樹碑立傳,但就是不給官做。
至漢,情況就更糟了。漢高祖時,商人連穿綢衣乘馬車的權利都沒有,還要承受重稅。漢高祖劉邦的朝堂中,唯一一個商人出身的是灌嬰,還是因為當年跟著劉邦大哥一起造反打下了漢室江山才被封官進爵的。《漢書》中提到,到漢惠帝時期,「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指商人)子孫亦不得為官吏。」
「文景之治」後,商人經濟地位迅速提升,有的地方商賈勢力達到了沖擊官府的地步。漢武帝對此非常討厭,因為跟匈奴的戰爭太燒錢,連年國庫空虛,商人們不僅不幫忙,還在下面搞小圈子敗壞朝綱。
漢武帝心一橫,在大農丞桑弘羊的策劃下,搞出來一個「算緡告緡令」,要求富賈們捐出總財富的3%~5%。舉報商人自報財產不實者,可得其財產一半。
一年過去了,只有一名叫做朴適的牧羊人捐出20萬錢。劉徹收錢後,封朴適為中郎,還將朴適作為「感動大漢人物」大肆宣傳。然而,並沒有誰被感動,直到與匈奴的戰打完,劉徹也只收到這一筆捐款。最終導致漢王朝採取了「鹽鐵專賣」和「打擊豪強」兩大政策,弄得無數商人破產,叫苦連天。
幫助漢武帝策劃「算緡告緡」的桑弘羊,就是商人世家出身。但漢代明明禁止商人世家不得為吏,為何桑弘羊能13歲進宮,一直做到掌管國家經濟政策的大農丞?一種推測認為,桑弘羊的心算能力實在太牛了,牛到朝廷可以破除不任用商人的國策,也要任用這個「最強大腦」。

從漢末戰亂到隋統一的400年間,商人的政治熱情空前高漲,而且士族大夫不以從商為恥。三國時期各大士族幾乎都是一手搞政治一手搞商業,只不過是以仕途為主,商業為輔。追隨劉備的糜竺、糜芳,就是大商人。類似的還有徐州的陳珪、陳登,荊州的蒯良、蒯越,揚州的陸氏、全氏等,都是有記載的富家大族。政商融合的盛景,持續到隋代。
但是,現實政治難不倒心懷遠大抱負的商人。一個名叫武士彟的商人,看透了歷史的規律,在隋代當官貌似不切實際,乾脆學灌嬰老師那樣投資造反的大哥,萬一大哥事成了,自己不就成開國元勛了嗎?於是經濟實力雄厚的他資助李淵父子起兵反隋。果然,事兒真干成了,後被加封為應國公,武則天冊封皇後時追封其為魏王,演繹了一出商人在封建帝國改朝換代中投資變身的經典案例。
哪怕在「盛世」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也堅決將商人排斥在主流社會特別是政壇之外。他曾囑咐智囊房玄齡,工商雜流即使才能出眾,讓他們發悶財得了,一定不能授以官職,不能讓他們「與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舊唐書·曹確傳》)。
政治越壓抑,商人尋求政治地位的欲求就越強烈,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做官。既然正規途徑斷了商人的仕途,他們只好通過結交官員,賄賂當權者以獲取官職。
反而是安史之亂後,商人入仕人數激增。商人子弟參加科舉不再受限,正常入仕通道被打開。鹽商之子畢誠,於大和六年(833年)進士及第,官至刑部侍郎、宣武軍節度使等,並於咸通初入相,創下唐代商人世家任最高官職的紀錄。
另外,由於藩鎮割據,斗來斗去,總是需要資本和人才。不少商人通過獻計策、立軍功的形式進入仕途。至唐末五代,「大商皆假以牙職(《資治通鑒》)」。淮南鎮帥高驕曾把軍政大權交給賣葯和茶葉的商人呂用之,政商之親,似乎又讓人聞到了春秋戰國的氣息。
宋代一如既往地在政治上延續賤商傳統,《宋史·選舉志》中將「工商異類」跟「不孝、不悌」的道德敗壞者歸為一類,禁止他們參加科舉考試。後來商人勢力實在太壯大,宋太祖不得不允許一些「卓然不群」的商人參加科舉。宋仁宗時出身商人家庭的官員馮京,就是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為官的。
南宋有一個叫朱清的人,本來是家奴,這廝殺掉了自家主人,奪其「妻子貨財」,為躲避官府追捕,逃亡海上,走私鹽巴。但生意做大了牽涉的人太多,宋廷無可奈何,只好將其招安,封為防海義民,給予其合法商人的地位。
宋朝滅亡後,朱清時來運轉,受到元廷重用,被升為武略將軍。朝廷任用他負責開發海運,沒過幾年就把太倉打造成了東南沿海富庶繁華的大港,朱清由此官至河南行省左丞。
可見,元代與前朝大為不同,不僅重視商業,還任用商人為官。比較著名的商人就有奧都剌合蠻、烏馬兒、桑哥與盧世榮等人,他們「素無文藝,亦無武功,唯以商販所獲之資趨赴權臣,營求入仕」(《元史·陳佑傳》)。
元代商人的經營活動有政治靠山作為保護,一些貴族拿錢給商人幫自己投資理財,其中的斡脫(經營高利貸)商人更是用官本牟利的官商,具有濃厚的封建買辦性。
到了明朝,政府專門為異地參加科舉考試的商人設立「商籍」,沒有當地的戶籍和「學區房」,也能在當地參加科舉考試。當然,明代商人社會地位的提升,並不意味著其法權地位也改觀了。
古代的商人富到一定境界,不玩政治亦會被政治盯上,從元代開始積富的沈萬三家族就是鮮活的例子。朱元璋靠著捕風捉影的信息,將沈氏家族羅入造反的「藍黨」集團,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沈萬三的後裔抓了。刑追逼供隱匿田產丁口的工作持續了整整五年,直到把油水榨乾,沈萬三的曾孫沈德全等人才被處以凌遲極刑。
清朝晚期洋務運動興起,外夷頻繁擾華、新興思潮湧動,以致皇權式微、商人崛起,像沈萬三這種富甲一方的商人更多。那麼,尋求政治依附就成為了他們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研究的結果或者說時代作用的結果,就是亦官亦商的「紅頂商人」粉墨登場。
清代朝官的帽頂,一般是紅色的圓錐樣,「紅頂商人」一詞神形兼備,就是指官商。這個詞語源自家喻戶曉的清末著名徽商胡雪岩。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胡雪岩在杭州的錢庄當小職員時,常去喝茶,在茶館遇到落魄的王有齡,胡雪岩拿出五百兩銀子資助他謀得官職。後來,王有齡發達了,為胡雪岩保駕護航。多方史料證明這個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但可以肯定的是,胡雪岩不管用了什麼方法,結交上了王有齡,並與以王有齡為中心的盤根錯節的官場圈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最終戴上了「紅頂」。
比胡雪岩官做得更大的王熾,經商之道略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光緒、慈禧逃到西安後,國庫虧空,財政困難,王熾出來表一功,放錢資助。兩年後,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王熾一如既往資助清廷。當時有說法,王熾的天順祥就是清廷的國庫。慈禧太後十分賞識王熾這個「提款機」,賞「二品銜道員王熾三代一品封典」。
即便清朝誕生了那麼幾個「紅頂商人」,但商人整體的法權地位仍舊原地踏步。實際上,當權者並沒有讓他們進入權力中樞參與政治,只是封一個虛職,目的是讓你為國盡忠。一旦國家覺得你沒用了或者「錯了」,揮一揮衣袖,帶走你的所有。
胡雪岩最後破產,各地官僚還不放過,群起敲詐勒索,直到被慈禧抄家。樹倒猢猻散,身邊的妻妾大都攜私房錢離他而去,他靠著胡慶余堂的微薄收入,凄涼地度過晚年。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一代傳奇官商黯然離世。他的人生書頁上,寫滿了中國商人的榮耀與悲傷。

B. 關於信念理想的語句

1.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理念科學,發展才能蹄疾步穩。

2. 必須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守硬道理,引領新常態,遵從大邏輯,厚植發展優勢,提升發展質量。

3. 堅持理念先行,向思想解放要動力;堅持改革攻堅,向體制機制創新要活力;堅持開放先導,向全面開放要空間。

4. 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導,念好市場、開放、綠色、創新、人民「無所大學」,以制度、措施、辦法、氛圍倒逼觀念更新、理念創新。

5. 樹立市場為帥、需求為王的理念,以市場定取捨、論輸贏。

6. 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對企業家要敢親真清、熱情坦盪,對初創企業要重點施肥澆水、給予陽光雨露,「護幼、容錯、不赦罪」。

7. 樹立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理念,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使九河下梢成為融商匯智、擷英匯萃之地。

8. 樹立以新應新、以新贏新的理念,敢喝頭口湯,敢吃第一隻螃蟹。

9. 樹立艱苦奮斗、真抓實乾的理念,多一些親力親為,多一些下地扶犁,汗珠子摔八瓣,擼起袖子干起來。

10.堅決破除等靠要、「不找市場找市長」的傳統思維,樹立市場為帥、需求為王的理念,以市場定取捨、論輸贏;堅決破除官尊商微、官大商小的官本位意識,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對企業家要敢親真清、熱情坦盪,對初創企業要重點施肥澆水、給予陽光雨露,「護幼、容錯、不赦罪」;堅決破除一畝三分地的封閉觀念,樹立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理念,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使九河下梢成為融商匯智、擷英匯萃之地;堅決破除怕字當頭、自我設限、畏首畏尾的「蝸牛」思維,樹立以新應新、以新贏新的理念,敢喝頭口湯,敢吃第一隻螃蟹;堅決破除坐而論道、知行不一的不良習氣,樹立艱苦奮斗、真抓實乾的理念,多一些親力親為,多一些下地扶犁,汗珠子摔八瓣,擼起袖子干起來。

C. 一個數除以78商7嫌大商5嫌小則商什麼正好

那就商6正好
請點採納謝謝

D. 什麼是大商什麼是小商

何謂「大商之道」?一句話,「商道」即「人道」。人生數載,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做事兒,一個人的性格,品質,修行決定了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方式,策略。實際上,一個人的一切行為表現都歸結為一個人人性的暴露。做事即做人,一切文化也都是做人的文化。故而商人有大商巨亨小商小販之分,亦又光明磊落的真商人與姦邪狡詐的假商人之別。

E.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背叛為受審後世稱為什麼

「烏台詩案」
蘇東坡(公元1036年~1101年)與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均是宋代的文壇巨匠,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也各有建樹,尤其是王安石變法影響很大。然而,十分敬重王安石學識的蘇東坡,卻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特別是在賦役制度改革方面,兩人分歧較大。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王安石在賦役制度方面推出了均輸法、募役法等改革措施。
當時,政府除了徵收田賦外,還要向各地徵收土特產作為貢品。每年不論豐歉,州府都要按定額發送京城。改革中,王安石推行均輸法,設發運使統管淮南富庶六路(省區),凡京城所需貢品,就近直輸京城,過剩貢品就地賣掉。同時,政府撥款五百萬緡(貫),豐年低價購儲部分物資,移豐補歉。蘇東坡卻反對均輸法,認為這既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又影響了國家的商稅收入。國家「五百萬緡以予之,此錢一出,恐不可復。縱使其間薄有所獲,而征商(稅)之額所損必多」,是「虧商稅而取均輸之利」。(《宋史•食貨志》)
改革中,王安石還推行募役法,規定應服役之戶,一律依照政府劃分的等級,隨同夏秋兩稅繳納免役錢,不再服差役。政府用這些免役錢僱人服役。蘇東坡認為「自古役人必用鄉戶,猶食之必用五穀……雖其間或有他物充代,然終非天下所可常行。」(《蘇東坡集•奏議集》)改百姓出力為出錢,是對百姓利益的一種損害。尤其是遇災年可免賦稅,但役錢不能免,等於增加一項苛稅。「二害輕重,蓋略相等,今以彼易此,民未必樂」,因此堅決反對。
但蘇東坡並非像司馬光一樣保守,只是反對王安石急於求利,他希望通過緩和的改革,興利除弊。他主張「輕賦役」,提出減免零售商的賦稅,刺激商業的發展,增加商稅收入。「小商人不出稅錢,則所在爭來分買;大商既不積滯,則輪流販賣,收稅必多。」他在被貶為地方官時,曾減賦賑荒,不斷興革,也頗有政聲。
兩人雖政見上有分歧,但在許多方面仍互相欣賞。王安石去世後,蘇東坡撰文寫下了「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給予王安石高度評價。

至於是對是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咯

F. 什麼是大商什麼是小商

小商:於己有利而於人無利者;

大商:於己有利於人亦有利者;

非商:於人有利於己無利者;

奸商;損人之利以利己之利者。

有在《讀者》讀過一個文章,裡面有一句話, 受有一生了……
送你——「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我認為所謂「竊家者賊,竊國者侯」不單單是膽量的問題,無德怎能收人心,無信怎可取於人!無德無信怎能安天下……
商人第一要學會的:講信講義,德誠待人
我肯定這樣你能「大勝」而且笑到最後……

熱點內容
微信三天可見我還能看到對方朋友圈 發布:2021-08-17 15:55:04 瀏覽:114
微商神器x3朋友圈 發布:2021-08-17 15:54:12 瀏覽:667
微信朋友圈怎麼才能不壓縮視頻 發布:2021-08-17 15:53:58 瀏覽:746
af男裝微商 發布:2021-08-17 15:53:01 瀏覽:455
微信發朋友圈文字只顯示一行 發布:2021-08-17 15:53:01 瀏覽:775
微信怎麼看對方設置不看自己朋友圈 發布:2021-08-17 15:53:00 瀏覽:564
微商的萬斯是正品嗎 發布:2021-08-17 15:51:29 瀏覽:246
通過微信朋友圈加好友嗎 發布:2021-08-17 15:50:38 瀏覽:802
微信發了朋友圈之後怎麼修改 發布:2021-08-17 15:46:26 瀏覽:633
微商猜拳送手機詐騙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6:25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