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屬於你
1. 請問 微商屬於自由職業嗎什麼是自由職業呢
微商屬於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是指擺脫了企業與公司的制轄,自己管理自己,以個體勞動為主的一種職業,譬如律師、自由撰稿人、獨立的演員歌手是也,推而廣之,似乎將大街上練攤的小商小販也為作此類,他們是同樣的沒有「組織」者。
自由職業是改革開放以來漸露端倪,慢慢發展形成的。之前是無所謂自由職業的,所有人都隸屬於某個企業某個單位,少有人能游離「組織」,智力程度再高的勞動同樣受到種種清規戒律的限制,受到方方面面的監督干涉。作家寫作要受制於領導意圖,社會形勢,所謂的結合創作小組就是那個時期的怪胎。那時甚至連律師這個職業都被取消,改革開放之後,百業振興,各路精英脫穎而出,人們再也不滿足於安全卻無色彩的大鍋飯生活。尤其某些經濟與文化領域,一些知識人表現了強烈的獨立個性,希望擺脫「組織」限制,恢復傳統自由職業者的身份。於是乎,一大批「自由人」破土而出。
優點
自由職業者的好處實在不少,從最表層看,有四大優點:
一:不用看老闆臉色。天底下,惟老闆面孔最是醜陋難看,老闆掌握了你的薪水高低,職位的升降,可以恣意地擺布你,而且所有的老闆都欲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化的利潤,對於員工的苛刻也是勢所必然。無論老闆的臉相長的如何,笑還是不笑,仔細一讀,都是一個「狠」字。有一位朋友,在某家外企就職,每日必遭老闆訓斥,惶惶然不得安寧,惡夢連夜,終至精神崩潰,何其若痛!當你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時,問題全沒了,你就是自己的老闆,任誰也不能給你臉色看。只要不逾越道德與法律的警戒,你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二:不用朝九晚五。朝九晚五多辛苦,晚上不敢鬧得太晚,早晨不能貪睡,鬧鍾一響,只得爬出溫柔的被窩,充軍去也。若你是個自由人,就沒了這些痛苦,愛怎麼玩就怎麼玩,愛睡多久就睡多久,即使從早到晚不吃不喝不拉躺在床上,並無人干涉你。人世間,只被窩最纏綿,決不可辜負了它。
三:避免了同事糾紛。辦公室里處理同事關系最煩,稍有不慎,便會惹出一大堆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紛來,鬧得人不得安閑。現在可好,你是自由職業者,再也不有在什麼長久的膠著的同事關系,你完全可以放大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少了牽制,工作的效率也高。
四:不必嚴謹儀表。做了自由職業者,也就擺脫了辦公著裝的束縛,不必西裝革履,你想怎麼穿就怎麼穿,誰也不敢管你,
進而言之,由於自由職業者是一個相對自由活躍的工作空間,因此也更易激發靈感與創造力。
有人道「做了三年叫花子,再也不願上金鑾殿。」此話有些誇張,但也說明人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有一個朋友,同人合夥辦了律師事務所,生意尚可。有一家外企公司聘他去做一個什麼部門的經理,年薪50萬,這倒是個不錯的差事,由於兩年又沒掙這么多,思考輾轉幾天,終於沒去,道「我可不願看老闆的臉。」
所謂自由
其實,所謂自由都是相對的,切不可以為做了獨立歌手,做了律師,做了自由撰稿人還是做了威客就可以天馬行空,無所顧忌。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兒。20世紀是市場經濟,凡事講究交換,要索取就得付出,做了明星,要想聲名遠揚,招搖天下,就得犧牲點隱私,有時還得鬧點沸沸揚揚的緋聞,旨在吸引觀眾的視線;做了律師就得中止日常的道德判斷,收起個人的好惡,為有罪的和無罪的辯護;即使自由撰稿人也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亂寫,你得迎合編輯大人的口味,摸准流行的時尚,否則的話就會投稿無門,生計都要成問題。做威客也是如此,你也要百般的迎合客戶的意見,做出妥協!
職業介紹
一、「自由職業者」這個詞,遠不如其對應的英文(就是本版的英文名)來的貼切。「Self-employed」,自己僱用自己,香港人譯作「自僱人士」。
根據《韋氏大詞典》,自由職業者是:獨立工作,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的人;
不向任何僱主做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
比較准確的定義:是腦力勞動者(作家、編輯、會計等)或服務提供者,他
們在自己的指導下自己找工作做,經常但不是一律在家裡工作。
別名:顧問、臨時工、承包人、自由代理人、單飛雁、獨行俠、單干戶、自
由工、唱獨角戲的、靠電話聯系進行工作的人、電信通(指精通電子的人,尤流行
於歐洲)、虛擬雇員、虛擬企業主(20世紀非常流行)。
在中國,自由職業者包括三類人:
第一類是小本生意人,如個體零售店、小吃店、沖印店、裝修公司老闆
第二類是沒有底薪的推銷員,如壽險顧問、地產經紀、廣告中介、直銷人士
第三類是專業人士,如攝影師、專利代理人、律師、會計師、牙科醫生、技術顧問、管理顧問、管道工、電工、理發師、藝術家、等等
對於第三類的自由職業者,錢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的獨立性,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以及在他們的領域中被尊稱為專家,都比單純的金錢重要得多。
大部份自由職業者是喜歡親自動手的人,他們不願意僱用幫手,因為不相信別人會做得跟他們一樣好。大部份自由職業者不喜歡與別人合夥,因為不相信別人會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做事。
自由職業者的悲哀是,他的事業越成功,意味著他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與家人共聚的時間越來越短。
二、自由職業者是指跟體制或者出資人不存在法律效力合作關系而擁有合法收入的個體,是對當代都市新新人類而言,多為從文從藝人員,如自由撰稿人,美術人,音樂人,電腦精英,策劃人等。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體制的放寬,技術的進步,自由職業者也正在向其他領域不斷擴展。學者指出,醫生,律師等將會成為最大的自由職業者群體。
2. 微商是什麼
微商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空間,藉助於社交軟體為工具,以人為中心,社交為紐帶的新商業。
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微商納入電商經營者范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第九條本法所稱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平台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路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本法所稱平台內經營者,是指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2)微商屬於你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第十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是,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除外。
第十一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依照前條規定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在首次納稅義務發生後,應當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請辦理稅務登記,並如實申報納稅。
第十二條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行政許可的,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第十三條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
3. 微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一、微商就是裁果樹
商所選擇的產品,基本都是小商品、快消品,過硬的產品品質,會很快形成口碑效應通過朋友圈子迅速擴散,這其實就是人們自身的分享慾望和需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各種曬!快消品也就是易耗品,容易形成不斷的重復消費,只要產品品質好,穩定的持續銷量就不是什麼難題。也就是說,微商就是讓我們在不斷的累計、培育自己成千上萬的穩定的客戶群體,從而形成自己穩定的銷售業績。所以很多的夥伴說微商就是在栽果樹,通過前期的付出,不斷把自己的果樹也就是客戶群體維護好,之後的收益,就會很穩定
二、低成本創業
創業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也是國家目前鼓勵的方向。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微商的創業成本要低的多。畢竟,幾十上百萬的投入,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也使得很多人無法邁出成功創業的第一步。並且,創業過程中,不可預知的風險,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所以,很多人抱著創業的夢想卻無法實現。然而微商卻相對簡單的多,沒有任何的條件限制,也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的,僅僅是有一顆熱情的心和一部智能手機而已,幾乎適用於所有人,所以也就成為了廣大童鞋實現個人創業夢想的最好舞台。
三、自由自主
和其他行業相比,微商顯然要売松的多。沒有作息時間的限制,沒有每天上下班的苦惱沒有地域的限制,可以說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操作。真的說是可以邊玩兒邊工作,實現時間自有掌握,空間任由我行。並且沒有人對你嚴加苛刻的說教,也沒有人逼著你要完成多少業績目標,個人的計劃個人訂,只需要做好自己對自己負責就好
四、有人教有人帶
作為一個初期的創業小白,經驗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他行業中,幾乎沒有人原意把自己的經驗無償的分享給我們,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摸索和總結,免不了要走很多的彎路,甚至應了馬雲的那句話,「死在了創業的路上"。而微商卻恰恰相反,團隊領導人總是害怕我們沒有經驗,做不好自己的市場,維護不好客戶,所以會經常給我們一些無償的技術技巧方面的培訓,在這樣的團隊中,大家共同言造了積極的氛圍和環境,每個夥伴都能夠獲得自己需要的幫助,提升也很快,從而大大避免了出現失誤的概率,提高了成功幾率。
五、自我提升和成長
微商作為一門生意,作為一種行業,也是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的。往大了說,這也是一個銷售行業,通過微商,我們能學會很多的銷售技巧。往小了說,我們在微商能夠很好的掌握互聯網推廣運營的方法。不僅如此,我們常說,微商是先做人品後做產品的行業,通過微商,我們不斷提升了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銷售能力和管理能力,擴大的是自己的影響力,塑造的是個人的人格魅力。這樣,即便我們將來不做微商,在面對任何激烈競爭的時候都可以從容面對。
4. 電商和微商的區別是什麼
微商也屬於電商的一種。
電商和微商的區別
其實不然,微商只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產物,存在於任何一個移動互聯網載體上,它將傳統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的一個資源整合。
只不過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大部分流量都被微信抓去了,所以大家感覺移動互聯網載體好像就只有微信了。我在這里做個解釋的目的是避免大家只在微信閉門造車,比如我就有幾個朋友在陌陌和其它APP上開了小店,幾個月下來,小生意也是做得紅紅火火。
那麼,微商與傳統電商的區別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區別是購物場景不同。
拿淘寶跟微信朋友圈小店做個例子。每當我們在登陸淘寶前,每個人心裡往往是抱有一種購物目的。比如天氣冷了要添件衣服,男朋友生日了要買個禮物諸如此類。而微信購物大多數時候恰恰相反,我們往往是在吃飯休息時間刷個朋友圈,無意看到一件很動心的東西然後才產生的購買動機,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購買。
嗯,沒錯,微商大多數做的是「碎片化時間的買賣」。而很多人說微商主要做的是「信任買賣」、「社交電商」,我覺得權重並沒有那麼明顯。阿里除了沒有社交基因,其它的它都可以完美做到。
「社交電商」只是微商的一種運營模式,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證明了這個模式的可行性,但它是否真正的可以成為主體模式還是值得我們思考,至少我身邊做起來的微商(包括我自己)都是用傳統的電商運營模式。
在我更多認為,微商之所以在這兩年能夠成為風口上的那頭豬,其實是近年來智能手機的迅速崛起,正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這股流量的風口而已。當潮水褪去後,最後誰在裸泳自然一目瞭然。
當把微商「社交電商」這件華麗的衣裳脫掉之後,我甚至大膽地認為,微商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不信你看!我給你普及一個驚人的數據。目前為止微商只佔中國電商整體份額1%不到,阿里一家佔了中國電商市場份額80%以上,其他的被京東,唯品會,國美等瓜分掉了。
你肯定會說,「不對啊,你看某某大師可不是經常說他哪個哪個徒弟月入十萬,月流水百萬嗎?」等等,我倒杯水,回來再慢慢跟你說。
我介紹一下我朋友圈的某位「大師」,名字就不公布了,據說是XXX第一人。這年頭,頭銜沒個「第一人」「創始人」之類的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每天他的朋友圈都會發一些在其他平台拾人牙慧的東西,或者一些成功學的雞湯,偶爾透露一下這個圈那個圈的一些小道消息(其實都是轉發另外「大師」的朋友圈信息)總之都是一些正確且沒用的廢話屁話。
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聚集人氣,還真有不少土老闆,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家庭主婦們上鉤。尤其家庭主婦,這是個很特別的群體,他們往往很多本身見識不廣,缺少知識體系,喜歡貪小便宜,往往不甘於平庸而想追求一份事業實現個人價值。
某天在朋友圈看到隔壁村的趙大虎曬了很多誘人的支付寶流水圖後,心裡就呆不住了。這些「大師」把「微商」神話化是正常的事兒,這可是他們的飯碗,所以只要微商有一個賺到錢了,他們就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放大這個成功案例。不過現在理性的人越來越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一萬個「不可能」依然抵不過一個可能性的魅力,這些「微商大師」我更願意稱他們為心理學大師。
潑了這么多冷水,其實微商上確實有幾批人賺了錢的。第一批毋容置疑是面膜黨。他們打著「月入十萬不是夢」的口號圈地圈人圈錢,但面膜90%都到不了終端客戶手上,全被積壓在代理商這個節點。沒有實現一個流通閉環的買賣註定是一個零和游戲,有人賺錢的同時必然有人虧錢。所以,賺錢的永遠只能賺第一波,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我重點說一下第二批。
他們是一群實實在在做買賣的人。他們有優勢的貨源,有一定的文案能力,運營能力,客戶資源以及其他渠道資源。這種人,其實無論轉移到哪個平台,我相信他們都能把這個買賣做成。
我也屬於這類賺了錢的群體,是做另外的互聯網項目轉行過來的,團隊本身具備一定的推廣渠道(就是大家說的如何加粉絲)才決定投入這個行業。沒有正確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這是經商之道,而不是今天看個馬雲說,明天看個史玉柱自述後,就全身打滿雞血照葫蘆畫瓢。
我們來看個公式,營業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次數。如果在四個因素中你一個優勢都不具備,我奉勸一下慎入。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個因素:
第一點,決定流量的是看你有沒有一定的推廣渠道。比如你有一家服裝實體店,每天進入你店的人你都推薦她們加一下你的微信,這就是一種渠道。千萬別相信什麼做熟人的生意,如何如何靠口碑傳播這種正確沒用的廢話。我過來人,信我沒錯!
第二點,決定轉化率的就是看你的文案能力,讓別人信任你,信任你產品的能力,這需要一定的EQ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那種整天復制粘貼上家文案,轉賬圖,買家對話圖的請自覺退下。
第三點,客單價與你的產品定位有關。
比如你是做珠寶的,但你的流量入口都是大學生,那我給你5萬粉絲我也保證你一年也賣不出一件。再有,同類產品決定客單價的是你的產品是否屬於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貨源。如果你沒有一手貨源,那你有沒有辦法做出產品溢價?
比如你是賣服裝的,你的雖然不是一手貨源,但你能給大家提供很好的搭配審美建議;又或者你有很好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這也屬於你的軟品牌。
第四點,復購率就與太多太多有關了,比如你的產品品質、產品價格,你的售後服務等。
聽了這些,你可能會說,「我雖然這些優勢暫時都沒有,但我願意努力地去學。」嗯,對於真正有夢想的人我是非常敬重的。我說下我讀書時代的一個例子,在初中高中那個年代,身邊同學普遍都有一個清華北大名校夢,每個人都相信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但最終多少人圓了自己的名校夢呢?還是二本?三本?甚至中途而退的呢?我並不是想潑冷水,只是想大家永遠記住的一句話,「成功,永遠只屬於一小部分人。」這是這個社會幾千年形成的叢林法則。
你肯定不耐煩了:瞎扯了這么多,那微商在你看來有沒有前景呢?我先說句題外話,不單單是互聯網行業,整個市場經濟,永遠都是「流量為王」,不信你看為什麼肯德基總要開在人流大的場所而不是開在你家的小區。
「去中心化電商」確實是未來的一種趨勢,但它不代表著「去流量化」,它只不過是利用微信這樣的社交平台將流量沉澱下來了而已。
「目光聚集之處,必有商機。」微信以5億用戶目穩坐中國最大移動流量入口,陌陌也坐擁著1億多用戶,這些app裡面肯定潤藏著巨大的商機。現在的市場就像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一樣,百國紛爭,未來幾年,肯定會出現戰國七雄、秦始皇這樣的角色。
就像當年的互聯網行業,經過數十年的大浪淘沙,最後形成BAT(網路、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三大壟斷陣營。又如當年的C2C淘寶,最終會被B2C天貓、京東等漸漸取代一樣。
風停後,一個個被吹上風口的豬也終歸要掉下來。再強的互聯網思維,終要回歸產品本身。在一切都是充滿未知的路上,產品是面對未來一切不確定方向的唯一正確方向。不要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多去想一下,你是否能夠成功!
5. 微商如何弄一個屬於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你確定是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平台是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每年只有那麼你家公司能拿到支付牌照的。
其實現在的支付寶,微信支付 都挺方便的啊
6. 微商與直銷的區別是什麼呢
直銷跟微商的區別:
1、從合法性來看
直銷是合法的。直銷立法後,在我國就正式成為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對象了,也是受法律制約的行業。只有獲得商務部頒發直銷牌照的企業才是合法的,只有正規的公司才能從事直銷事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經銷商跟消費者都有保障。
微商並不合法
微商不同於直銷,微商只是一種經營模式,假如微商的店傢具有合法的經營資質,出售的產品也經歷過質量認證,不存在任何的質量問題,它就不屬於犯法。微商既沒有專門的法律保護又不屬於違法行為,這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職業。
2、從工作人員上來看
直銷是從消費者轉變為經營者。參與直銷事業的人很多都是直銷產品的使用者,因為自己切身體驗感受到產品的優質性才願意加入這份事業,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分享這些好產品。直銷是從消費者變成經營者的過程,花同樣需要花費的錢去賺取之前賺不到的錢。
微商的核心是發展代理。跟直銷不同,微商最大的核心就是不斷發展代理。很多微商甚至自己根本都不會賣產品,全靠發展下線,發展代理來獲取收益。
3、從產品來看
直銷公司都擁有高品質產品。產品是一家直銷企業的基石,也是一張公司的名片,想讓企業發展的越來越好,就必須做好產品這一關。只有提高產品的品質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才能讓企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微商的產品質量都是參差不齊的。由於我國對微商沒有專門的法律條例規定,這也導致了微商廠家的優良參差不齊,產品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消費者維權也很難得到解決,一旦產品出現任何問題,很少有人願意為消費者解決問題,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7. 微商的什麼行為是你不喜歡的
微商不好做的,天天曬不見得是自己的,又或許自己一直壓著貨和錢!我在做好評煎直,不需要自己有多少流動資金,想做就做,做了就有收入,一天雖然不多,但是很踏實。
8. 微商的自我介紹自己
自我介紹就是講一下自己的生活,然後再講一下自己的發展,最後講一下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