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納稅抵扣
不用的 這個是個人所得
㈡ 微商需要納稅嗎
微商暫時不需要納稅,原因如下:
1、微商通過移動終端和現代通訊技術,使得交易在相對隱蔽的空間內完成,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單據、紙面憑證,專門從事分銷的微商則連進貨、發貨的環節都省去了,交易完成後,稅務機關連賣方是誰都無法確定,更別提去核定其收入和成本了。
2、我國現行稅收法律制度大多是以實體交易為對象設定的,微商的出現,進一步模糊了稅收法律要素界限。
3、首先,不能明確界定納稅人。在傳統的貿易模式下,納稅義務人身份很容易被界定,但對於未成規模的絕大多數微商,其沒有實體店,並且隱匿了身份,就無法確定誰是納稅義務人。
4、其次,未明確界定征稅對象。微商由於其數字化、信息化的特徵,模糊了有形商品、無形勞務及特許權之間的概念,使得商品、勞務和特許權難以區分,模糊的邊界導致對征稅對象難以准確判定。
㈢ 電商法微商每天成交額達到多少需要上稅
2019年1月1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政也將開始實施,進一步擴大了享受優惠政策的商品范圍,新增了近年來需求旺盛的健身器材等63個稅目商品,並提高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商品限額上限,將單次交易限值由目前的2000元提高至5000元。也就是說,明年起5000元以內都可以享受零關稅,在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方面,按法定應納稅額70%徵收。
同時,將年度交易限值也就是每人每年「海淘」的額度由目前的每年2萬元提高至2.6萬元。
㈣ 微商和路邊擺攤的個體取得的收入應按什麼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應該按照個體戶生產經營所得的稅目繳稅。
㈤ 做微商要交稅么
微商暫時不需要納稅,原因如下:
1、微商通過移動終端和現代通訊技術,使得交易在相對隱蔽的空間內完成,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單據、紙面憑證,專門從事分銷的微商則連進貨、發貨的環節都省去了,交易完成後,稅務機關連賣方是誰都無法確定,更別提去核定其收入和成本了。
2、我國現行稅收法律制度大多是以實體交易為對象設定的,微商的出現,進一步模糊了稅收法律要素界限。
3、首先,不能明確界定納稅人。在傳統的貿易模式下,納稅義務人身份很容易被界定,但對於未成規模的絕大多數微商,其沒有實體店,並且隱匿了身份,就無法確定誰是納稅義務人。
4、其次,未明確界定征稅對象。微商由於其數字化、信息化的特徵,模糊了有形商品、無形勞務及特許權之間的概念,使得商品、勞務和特許權難以區分,模糊的邊界導致對征稅對象難以准確判定。
㈥ 兼職是微商做銷售,請問這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個人所得稅是個人得各項收入,理論上只有你收入,達到繳稅標准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㈦ 微商要交稅嗎
微商當然是要交稅的,他以為可以漏稅,但是在你提取金額的過程當中是需要扣去相應的稅收費用。
㈧ 直播電商,微商個稅如何代繳
2019年前,具體的繳稅方式也很簡單,和平台直接簽約的主播,其收入被劃為「工資薪金」所得,需按照3%-45%的稅率來繳稅,由平台代扣代繳,就是我們和普通上班族一樣。另外「打賞所得」是屬於勞務費用,這部分要繳20%的個稅。
但在新個稅法下(2019年1月1日後),主播收入就需要綜合征稅了。
新個稅法明確了我國今後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收體系,也就是說其中「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和稿酬所得四項被列入綜合所得,按照累計預扣法由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
具體可以分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一:如果雙方之間是勞動關系,簽約主播的收入則按照工資薪金計算個稅,平台公司需按照七級累進稅率表為其預扣預繳個稅;
情況二:如果雙方是勞務關系,主播以個人工作室的名義為直播平台提供服務,那麼主播的收入將按照勞務報酬所得征稅,平台公司將會按照三級的稅率表。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即對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注意:勞務報酬收入需要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如果主播為平台提供其他類型的服務,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下,主播從平台或用戶處取得所得還可能被認定為捐贈所得、肖像權許可使用所得等。
㈨ 微商和路邊擺攤的沒有營業執照或個體戶執照怎麼交稅
按照規定,微商應該辦理營業執照,按期申報納稅。沒有辦理營業執照搞微商,就是違法行為。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或者稅務局舉報。
至於路邊攤,按照規定也是必須申報納稅的。但是由於是臨時經營,取得的收入一般也達不到起征點(月銷售收入超過10萬元),還會增加管理成本,所以對路邊攤,除了城市管理部門維持秩序以外,其他部門一般不介入。當然,路邊攤達到納稅標准,也是必須按照規定申報納稅的。主動申報納稅是納稅人的義務。
㈩ 新個稅法實施,繳納個稅有哪些新變化
「個人所得稅」APP附加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究竟有什麼用?
總的來說,個人所得稅的六個專項扣除是一個政府給予納稅人的福利政策,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說得通俗易懂一點,上有老、下有孝家有房的各位納稅人,以後繳稅的負擔可以減輕不少。
實測開始
實測地點:北京市
實測工具:裝有「個人所得稅」APP的iPhone手機一部
個人所得稅APP
從理論上來說,大家只需要下載「個人所得稅」APP後,通過實名注冊,獲取登錄用戶名和密碼,進入軟體操作界面,就可以看到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填報界面了。下面,小編就將自己親測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分享給大家:
首先,打開「個人所得稅」APP,第一步是要進行實名注冊,這里我們可以選擇刷臉登陸,只需要填寫身份證件信息與姓名,即可進行面部識別,識別後,再填寫登錄名、密碼、手機號碼、戶籍所在地等信息,即可輕松完成軟體的注冊。
實名注冊
注冊後,我們在軟體的首頁便可看到六項可以填報的專項附加扣除選項,分別是: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小編此次首先測試了住房租金的填報。
注冊後的首頁信息
點擊「住房租金」後,我們可以看到相關的提示信息,信息提示填報前,我們需要准備好住房租賃信息(如合同編號、租賃房屋坐落地址、租賃房信息)、工作城市信息(主要工作城市)以及扣繳義務人信息(選填)。看過提示後,點擊准備完畢,便可正式進入填報的過程。
點尋住房租金」後的提示信息
進入填報頁面,我們可以看到,軟體又給出了一個提示,提示顯示「若您已填報住房貸款利息,請勿填寫本表,否則可能導致政策適用錯誤,影響個人納稅信用甚
接下來進入信息的填寫,首先選擇需要扣除的年份,之後便是租房及租賃合同上的基本信息。這里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在於出租方類型。筆者在填寫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疑問,相信很多人也與筆者一樣。筆者租住的是「自如」的租賃房,合同上,也寫明了是與自如公司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但在填寫出租方類型時就開始犯愁了,究竟應該與合同一致填寫組織呢?還是應該選擇自然人,並填寫房主信息呢?目前,官方對此並沒有一個具體解釋。而自如方面的管家前期一直告知填寫組織,但後來,又改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