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轉雲商源代碼下載
㈠ 古詩詞或歷史故事裡出現過的南京地名,請附出處\原地名和現地名
都」,是一座名聞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以詩言志,興懷感物,將南京的一點一滴盡入詩中。且不說氣勢雄偉、龍蟠虎踞的鍾山、長江,壯美秀麗的的六朝石刻,壯觀宏大的明城垣,即便是古巷小境、尋常巷陌,說不定都可以在古詩詞中尋到它的痕跡呢。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唐詩人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一千三百多年後,南京依然保留留有烏衣巷和朱雀橋的地名。同樣,秦淮、石頭城、台城、桃葉渡、鳳凰台……這些古跡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供我們尋覓歷史的蹤跡,品味古城的變遷,追溯文化的源流,發思古之幽情。。。
[桃葉歌] 東晉--王獻之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渡
桃葉渡為南京古名勝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葉渡之名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晉時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獻之住淮水南烏衣巷內,他常在這里迎接他的愛妾桃葉渡河,他有一首《 桃葉歌》,其中所說的渡,即桃葉渡,當時因秦淮河上已設浮航(東城航),獻之迎接 桃葉無需用船。六朝以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攬勝對渡賦詩。隨著秦淮風光帶的建設,「 桃葉臨渡」這一景點已再現遊人眼前。
[地址]
位於淮清橋邊,十里秦淮與古表溪水道合流處。今渡口處立有桃葉渡碑,並建有桃葉渡亭。(吳敬梓故居內,桃葉渡8號)
[線路]
夫子廟風景區,4路,7路,40路,44路,49路,304路,夫子廟站。
[長干行] 唐---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訂弄表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預堆。
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長干里
《建康實錄》中記載:古代南京人,稱「山隴之間曰『干』,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庶民雜居。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並是地里名。小長干,在瓦宮南巷,西頭出江」「金陵南郭群山環之,而雨花峰為最大,其脊曰石子岡,即古之大長干也。稍西曰小長干,吳立大市,晉瓦宮寺適當其地。」長干里地勢高亢,雨花台陳於前,秦淮河衛其後,大江護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秦、漢、六朝時期,長干里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是著名的商業區和貨物集散地。
[地址]
長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遺址在今內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雨花台到長干橋一帶。
[線路]
游2路、2路、16路、26路、33路、49路、802路、814路、816路、新善線、新九線,中華門內或雨花路站。
[登金陵鳳凰台] 唐---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之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白鷺洲與鳳凰台
白鷺洲原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個沙洲。後江流改道,白鷺洲與陸地相連。現在的白鷺洲公園緊鄰夫子廟,歷史上稱為徐太博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五徐達王府的東花園。東園定名為白鷺洲,始於民國初年,其原因在於湖中有洲,四面環水,洲邊多植蘆葦,秋日時有水鳥白鷺飛來,與原長江邊的白鷺洲相像,墨客騷人在此觀景暢飲時,為了讓名園平添詩情畫意,故借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的詩句,名之曰「白鷺州」。
鳳凰台位於城內西南隅的一座山崗上,其遺址就在現今花露北崗一帶。建於南北朝劉宋暑期。相傳有鳳凰翔集於此,因築台而稱鳳凰台。由於鳳凰台是六朝勝跡,為歷代文人墨客悼古吟詠之所,特別是李白晚年,於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還登鳳凰台,抒發歷史的慨嘆。從此,鳳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勝跡中閃爍生輝。至南宋,歷經數次重建,最終圮廢。今有來鳳街、鳳台路。
[地址]
白鷺洲:古洲名,為江邊沙洲,不是現在的白鷺洲公園。
鳳凰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集慶門附近,南京市秦淮職業學校(原四十三中學)內。(花露北崗21號)。
[線路]
白鷺洲:夫子廟風景區,44路、304路,平江府路。
鳳凰台:35路,集慶門站;14路、19路、21路、75路、80路、81路、305路,集慶門站。
[金陵五題--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與朱雀橋
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烏衣巷得名於三國時吳曾在此扎營,吳兵皆穿烏衣。六朝時,成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為紀念王導、謝安,在烏衣巷東建有來燕堂,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仕子遊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橋為東晉時建在內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在今中華門內,已不存。人們為追憶朱雀橋,往往把鎮淮河當作昔日的朱雀橋,不知有多少歷代文人名士來此抒發過桑梓情思,撫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橋和鎮淮橋間新架設了朱雀橋,遊人至此,望著瀟灑的「朱雀橋」三個字,思古之情頓生。這里淮水微轉,橋卧晚霞,尚不失當年風范。
[地址]
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
朱雀橋:因年湮代遠,朱雀橋早已無存,遺址也縹緲難尋。該橋應在今中華門城內的鎮淮橋和武定橋之間,正當古長樂渡之處。
[線路]
烏衣巷:夫子廟風景區。
[金陵五題--石頭城] 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石頭城
石頭城,俗稱鬼臉城,南京別稱石頭城,亦由此而來。它位於漢中門外的北面,清涼山的西面。這里原是一座石頭山,峭立江中的天壁,繚繞如城牆的巨石。公元前三百三十多年,楚威王滅越國後,在石頭山後建立了一座城池號金陵邑。公元二一二年,東吳孫權自京口遷都秣陵,改秣陵為建業,意思是枯這里建立帝王大業。不久,就在楚國金陵邑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吳時石頭城緊依長江,地勢險要,是軍事重鎮,周瑜曾在此練過水軍。東吳之後,東晉、陳、唐等代也曾不斷修築石頭城、明朱元障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二年興建城牆,此處石頭城便成了著名的南京城垣的一部分。
南京民間中有關鬼臉城的傳說很多。相傳這塊岩石原來猶如刀削一般,光滑如鏡。在鬼臉城前有一處清亮的池塘,從水面可以看到鬼臉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稱之為「鬼臉照鏡子」。現建成石頭城公園成為人們踏青覓翠的的好去處。
[地址]
位於漢中門外的北面,清涼山的西面。(虎踞路87號)
[線路]
游4路、21路、75路、91路、高新線、818路,國防園站。
[金陵圖] 唐---韋庄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台城
台城是東晉、南朝皇帝辦公居住的宮城。當時皇宮的規模很大,僅東晉的宮內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間,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樓四起,殿閣櫛比,以後台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台城,陳太建十二年(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後主於胭脂井中,到了五代十國,楊吳先後三次築金陵府城,台城被徹底廢除。據專家考證,台城在今東南大學一帶,後人據韋詩將玄武湖之柳與台城連在一起,並將雞鳴寺後的一段明城牆附會為台城。現在位於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為一斷壁,這段城牆全長253.13米,外高20.16米,下以條石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磚高12.8米。登臨城上,東眺鍾山龍蟠蒼翠,北賞玄武十里煙柳,南觀九華塔影婆娑,西覽雞鳴黃牆青瓦,古剎鍾聲盪氣回腸。這里現已建成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供人們參觀憑吊。
[地址]
位於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解放門8號)
[線路]
304路,玄武湖公園(台城)站;15路、2路、3路、11路、20路、31路、44路、52路、70路、游1路、802路,雞鳴寺站。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龍藏浦」。早在遠古時代就是長江的一條支流,也是南京地區第一大河。秦淮河有兩個水源頭,南源在溧水縣東廬山,稱溧水河。北源在句容市寶華山南麓,稱句容河。南北二源合流於江寧縣方山埭西北村。
秦淮河至通濟門外九龍橋,又分成內、外兩支。秦淮河全長100多千米,整個流域2600餘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條。遠在石器時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有大小集市100多處,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但到了近代,由於戰亂等原因,昔日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地址]
秦淮風光帶地處南京城南,東起東水關淮清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至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
[線路]
公交遊2路、游4路抵達風景區;301路、304路穿境而過;1路、30路、31路在風景區入口處設立了總站;4路、7路、40路、43路、47路、49路、81路、82路、101路、103路等10多路公交車均在風景區設立了過路站。
[水龍呤--登建康賞心亭] 南宋---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賞心亭
賞心亭為金陵名亭。據《景定建康志》載:「賞心亭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下水門即西水關。賞心亭在南宋時為金陵第一勝跡。李白、陸游、辛棄疾等都曾登臨覽勝,賦詩填詞。其中南宋詞人辛棄疾三登三吟賞心亭,留下了著名詞句,表達了一個愛國志士壯志未酬的心曲。1999年水西門廣場重建「賞心亭」,使這一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景點得以重現。
[地址]
故址在當時金陵水西門城樓上,已不存。現賞心亭為移建。(水西門廣場)
[線路]
4路、7路、13路、19路、21路、23路、37路、75路、游4路,水西門站。
㈡ 關注了一個叫微轉雲商的公眾號,轉發就可以賺錢,這個靠譜嗎。
一般都是幾分錢,沒有什麼用,他的目的是讓你知道,在給自己做廣告
㈢ 微轉雲商能提現嗎注冊送100,500提現的那個平台,是真的嗎
你好
這要看你的平台的利息
和服務費
是多少
不只是利息
我在金豆申請的貸款
利息比這個平台低
你可以去試試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