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混微膨脹劑是什麼材料
A. 什麼是混泥土膨脹劑
混凝土膨脹劑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混凝土膨脹劑用來配製膨脹混凝土(包括補償收縮混凝土和自應力混凝土),補償收縮混凝土具有補償混凝土干縮和密實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滲性作用,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於防水和抗裂兩個方面,現在使用較多的場合是配製高等級防水混凝土和適當延長伸縮縫或後澆帶間距。下表是膨脹混凝土的部分應用范圍:
分 類
范 圍
建 築 物
屋面、樓板、地下室、核電站的放射性掩蔽體
橋 道
橋梁面板、公路和機場跑道的鋪面
隧 道
襯砌、反拱、反向襯砌施工時的側牆、噴射混凝土或砂漿
大 壩
壩塊接縫灌漿
水 池
水池、貯罐、地下水池、預應力混凝土水池
噴射混凝土
公路、鐵路、大壩等開挖護坡
地 基
硬土地基摩擦樁
制 品
鋼管和鑄鐵管的內襯、壓力管、排水管、組合鋼管及樁等
B. 微膨脹混凝土用什麼膨脹劑
純粹加鋁粉不適合用於普通混凝土的直接生產,因其摻量小而不易拌制均勻,可能造成混凝土製品局部膨脹率過大而造成不良後果,要達到微膨脹效果還是建議使用合格的膨脹劑,型號、品牌不限,但膨脹劑自身質量必須符合相關要求,摻量一般10%左右即可。
C. C30微膨脹自流性細石混凝土是什麼
C30 微膨脹自流性細石混凝土:加少量膨脹劑, 塌落度大的, 流動性好的, 細石粒徑 5-10mm 的標號C30的混凝土。
1、混凝土,簡稱為「砼(tóng)」: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
2、水泥混凝土一般指的是以水泥為主要的膠凝材料,並摻加部分拌合料,按一定比例將砂子、石子和外加劑混合而成的膠凝體。混凝土是廣義,還包括瀝青混凝土等。
D. 什麼是微膨脹混凝土,什麼是微膨脹混凝土知識
微膨脹混凝土:
微膨脹混凝土是指在普通的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膨脹劑,使混凝土在水化期間能夠依靠膨脹劑的作用而發生一定的膨脹,從而彌補了混凝土的收縮,達到防治混凝土裂縫,提高混凝土性能的目的。
微膨脹混凝土機理:
微膨脹混凝土結構在未承載時,其物理力學狀態是:由於混凝土中配置一定的鋼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結構邊界的約束作用,使各類變形均處於受挖狀態。因此,普通混凝土存在的干縮、蠕變、溫差效應所造成的收縮變形將產生拉應力,當這種拉應力大於混凝土極限拉應變時即出現裂縫。而採用微膨脹混凝土時,在強度增長過程中即產生體積膨脹,內部產生壓應力和壓應變,能補償各種收縮變形,抵消相應產生的拉應力,有效地提高結構的抗裂性。由於膨脹變形時釋放的大部分能量均發生在混凝土養護的早期階段,此時尚處在塑性狀態,故大量空隙易於被壓縮密實;同時,因游離的鈣礬石結晶顆粒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使空隙進一步減少,密實作用顯著提高。上述多種因素綜合發生作用後,可極大地改善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微觀結構,使其具有較好的抗滲透性能。
E. 混凝土膨脹劑有什麼作用
一、作用及機理
混凝土膨脹劑是補償收縮的理想材料,干縮和溫差收縮是主要原因。加入到砼中,拌水後生成大量膨脹性結晶水化物,使其產生適度的膨脹,在鋼筋和鄰位的約束下,產生的膨脹能轉為壓應力,這一應力可抵消砼在硬化中的收縮拉應力,因而減少了裂縫。防水性能混凝土的防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密實和增水性,以滿足其抗滲性和不透水性。但是由於砼存在收縮,而收縮所引起的應力,足以使結構產生變形,以至裂縫。由於開裂就使混凝土防水失去了一道最根本的防線。這是建築物滲漏的主要原因。結晶物不斷填充孔隙,促使砼內部密實,提高砼的防滲抗酸、抗鹼、抗化學侵蝕能力和微膨脹能力,本劑能達到膨脹劑、防水劑的各項指標。一種塑性期膨脹與硬化期膨脹的雙重效應,充分補償混凝土收縮,小摻量且兼有膨脹、減水、防滲、抗裂等復合功能的混凝土外加劑。它按一定比例摻入混凝土或砂漿中, 可在限制的條件下產生膨脹應力,從而起到補償收縮,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 提高混凝土抗滲能力的作用。 並可等量替代水泥,且對鋼筋粘接力無任何不良影響,對鋼筋無銹蝕作用。
二、混凝土膨脹劑主要用途:
配製補償收縮、接縫填充混凝土,用於抗裂抗滲,結構自防水,水池與剛性防水屋面工程;配製自應力混凝土,用於水泥製品。
F. 膨脹劑的成分是什麼
我只知道天津金盛源特種建材有限公司的SY-K膨脹劑、SY-K膨脹纖維抗裂防水劑是由硫鋁酸鹽微膨脹劑、聚丙烯纖維、防水劑、增強劑等多種功能材料復合而成,產品具有微膨脹性能和阻裂纖維的共同優點、同時還具有高抗裂、高抗滲的超疊加效應,是一種機理完善、性能卓越的復合材料。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G. TEA混凝土微膨脹劑
摻有TEA膨脹劑的混凝土一直處於穩定的微膨脹狀態,且具有延遲膨脹模式,相當於混凝土長期處於良好的水養條件,保證了膨脹混凝土的長期的抗裂性能,從而可有效地用於超長結構混凝土和大體積混凝土。
H. 請問什麼是微膨脹混凝土啊
加了外加劑的混凝土,等同於補償收縮混凝土。
一般混凝土幹了以後大多都有少許收縮,加了膨脹劑的混凝土,不但不收縮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定的自由膨脹量。
這樣配方的混凝土稱為微膨脹混凝土
微膨脹混凝土機理:
微膨脹混凝土結構在未承載時,其物理力學狀態是:由於混凝土中配置一定的鋼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結構邊界的約束作用,使各類變形均處於受挖狀態。因此,普通混凝土存在的干縮、蠕變、溫差效應所造成的收縮變形將產生拉應力,當這種拉應力大於混凝土極限拉應變時即出現裂縫。而採用微膨脹混凝土時,在強度增長過程中即產生體積膨脹,內部產生壓應力和壓應變,能補償各種收縮變形,抵消相應產生的拉應力,有效地提高結構的抗裂性。由於膨脹變形時釋放的大部分能量均發生在混凝土養護的早期階段,此時尚處在塑性狀態,故大量空隙易於被壓縮密實;同時,因游離的鈣礬石結晶顆粒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使空隙進一步減少,密實作用顯著提高。上述多種因素綜合發生作用後,可極大地改善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微觀結構,使其具有較好的抗滲透性能。
對抗裂性產生原因的再認識。長期以來人們對微膨脹混凝土的抗裂性僅從補償收縮的角度分析和考慮,對更深層次的機理分析論述不充分。現根據建築期刊介紹的大量工程實踐經驗及檢測資料,對抗裂性的機理作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微膨脹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性,是獲得較好抗裂性的主要原因,其一,在受約束狀態下其凈膨脹率以膨脹和收縮值之差計算,e=f(t)的發展過程會延續較長的時間,在此進行過程中凈膨脹率的變化為:在大約100d左右齡期以前,e為正值,混凝土結構體內產生壓應變;以後e會轉變為負值,結構內部則產生拉應變。
其二,澆築初期的膨脹量達到高峰值是決定凈膨脹率負值出現時間推遲的關鍵。當凈膨脹率的負值出現時,混凝土結構體的抗拉極限強度、極限應變值已提高了很多,完全可以抵抗收縮產生的拉應力和拉應變能力。從上述簡析中可知,微膨脹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不能單從其膨脹值的大小衡量,而應從不同角度如膨脹率整個發展過程的延續時間、峰值大小和凈膨脹率的變化來考慮。2工程應用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一些地下工程實踐表明:採取無縫整體現澆微膨脹混凝土的貯水池、地下泵房、高層建築地下室及箱型基礎等結構已取得了較好的抗滲效果,但仍在一些技術上需完善與穩妥處理。
加強對混凝土早期的養護(7~14d)及防護工作。此期間的表濕應連續充足,以保證膨脹率能達到設計預期的峰值,這是結構抗裂和抗滲的關鍵所在。一般實際施工中往往因多方面因素而忽視加強對澆築後早期的養護,存在方法與措施不當而使養護效果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膨脹混凝土抗裂與抗滲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嚴重的還造成質量事故。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對混凝土抗滲性的影響眾所周知,水灰比過高則孔隙率多且大,鈣礬石結晶顆粒的填孔效果受到影響,在已成功的經驗中水灰比一般在0.4~0.5為宜。從圖1可知,混凝土膨脹量的絕大部分在早期發生,在尚處於塑性狀態的孔隙率過大時,其能量的大部分消耗在壓縮塑性的大量孔隙和釋放到不受約束的方向去,而受限制的方向也是不應出現裂縫的方向則常首先出現裂縫,將有效的壓應變和預壓應力的初始峰值明顯降低,使該方向孔隙的有效壓縮量也相應降低,終將導致抗裂和抗滲性的大幅度下降。一些工程管理中無控制水灰比的嚴格措施,甚至在運輸、停留和振搗進行中的二次加水現象時有發生,忽視水灰比的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水泥強度及用量、振搗問題。水工地下防水抗滲混凝土的水泥標號不應低於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其用量不宜低於320~350kg/m3;粗骨料粒徑<30mm,含泥及雜質量<1%;採用中砂,每m3用量不低於0.38~0.41;澆築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60min;運距較長時應加緩凝劑;自由落差<2m;澆築完表面及時防護等。24膨脹劑的選用與摻量是關鍵。根據資料介紹,中國建材科研院研製開發的U型膨脹劑效果較好,其摻量按工程具體要求而定:U型膨脹劑摻量占水泥質量的10%~14%時,能獲得較好的膨脹性,適用於以抗裂為主的工程。此種摻量下的混凝土膨脹在非受限狀態下自由膨脹的強度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自由強度降低約5%~10%,一般可不考慮其影響。因在具體工程中混凝土均不可避免地處於受限狀態,在受限狀態下膨脹混凝土的強度同普通混凝土相比提高10%~30%—當然與受限狀態的強弱及摻量有關。在受限狀態下當摻量為10%~14%,一般受限狀態的混凝土膨脹後的實際強度多高於相同強度等級的普通自由混凝土的強度。但是,當摻量大於14%且結構處於非強化受限狀態時,上述產生的不利因素不應忽視。當U型膨脹劑摻量在8%~10%時,膨脹率偏低,但混凝土強度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抗滲性能,此摻量適用於以抗滲為主的承重結構。如同時又需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時,膨脹劑摻量應增加至14%,並適當提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當膨脹劑摻量在14%~16%時,膨脹率顯著提高,但混凝土自由狀態下的強度下降幅度會達10%,不應忽視這一問題。取大摻量僅適用於大體積並處於較強受限制狀態下的填充混凝土———由於受限狀態強度高,混凝土的實際強度也會有較大的提高,以補償在自由狀態時強度的損失。
I. 混凝土膨脹劑用什麼材料生產
混凝土彭脹劑生產材料詳解:
混凝土膨脹劑屬硫鋁酸鈣型混凝土膨脹劑,不含鈉鹽,不宜會引起混凝土鹼骨料反應。而耐久性良好,膨脹性能穩定,強度持續上升。普通混凝土由於收縮開裂,往往發生滲漏,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
中文名稱:混凝土膨脹劑
屬 於:硫鋁酸鈣型混凝土膨脹劑
不 含:鈉鹽
不 宜:引起混凝土鹼骨料反應
歷史起源
美國科學家Lossier於1936年前後利用鈣礬石的膨脹作用制備了化學預應力混凝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隨後,美國開始研發膨脹混凝土。1958年,美國人A.克萊因研製成功了一種硫鋁酸鹽型水泥,取名K水泥,並取得了膨脹水泥的專利。該水泥在1963年開始用於補償收縮混凝土,並大量生產,在多種結構中推廣使用。
1965~1972年間,日本購買了美國K型膨脹水泥專利,並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了硫鋁酸鈣膨脹劑(Calcium Sulfo-Aluminate,簡稱CSA)。這種膨脹劑是用石灰石、礬土和石膏配製生料,經電融燒製成的一種含有C4A3S、CaO和CaSO4的熟料,然後將其粉磨成粉狀產品,這種產品應用於收縮補償混凝土和自應力混凝土,取得很大成功。
1970年,日本小野田公司還成功開發了石灰系膨脹劑,它是用石灰石、石膏和黏土配製成生料,經1400℃左右煅燒成含有40%~50%的游離氧化鈣膨脹熟料,再經粉磨製成石灰系膨脹劑。他通過
CaO水化生成Ca(OH)2使混凝土產生膨脹,但是由於水化後的穩定性受許多因素影響,Ca(OH)2
的膠凝性和防滲性較差,抗硫酸鹽侵蝕性能不良,這種膨脹劑並未受到普遍重視。20世紀90年代後期,美國的P.K.Mehta等為解決大體積混凝土溫差裂縫問題,提出了在水泥中摻入5%MgO的設想,並由此誕生了氧化鎂類膨脹劑。
國內的膨脹劑技術發展較晚,但進步很快。該技術在國內的發展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中偉先生開創。 1979年,吳中偉先生撰寫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專著出版。這是我國科學界首次提出補償收縮混凝土理論。正如行業技術專家侯維紅(現任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膨脹劑是個變害為寶的經典案例。"吳中偉先生早期的研究工作是從"水泥桿菌"入手,"水泥桿菌"是一種具有膨脹效果的水泥有害成分,經過探索與合理利用,已逐漸發展為一項充滿科學價值與經濟效益的現代建材學科。
1985年,在吳中偉院士的指導下,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研製成功UEA、AEA、CEA等多個型號混凝土膨脹劑。此後,以游寶坤、曹永康、趙順增及劉立等幾位專家為代表的混凝土膨脹劑科學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此後三十年,國內混凝土膨脹劑廣泛應用到房建、水利、道路交通、核電等多個分支領域,並為國家生產建設帶來了良好經濟效益。
發展歷程
1936年,美國科學家使用鈣礬石類(即硫鋁酸鈣類)膨脹劑配製自應力混凝土。
1958年,美國人A.克萊因研製成功了一種硫鋁酸鹽型水泥,取名K水泥,並取得了膨脹水泥的專利。
1970年,日本小野田公司還成功開發了石灰系膨脹劑,即為氧化鈣類膨脹劑。
1979年,吳中偉先生撰寫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專著出版,這是我國科學界首次提出補償收縮混凝土理論。
1985年,在吳中偉院士的指導下,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研製成功UEA、AEA、CEA等多個型號混凝土膨脹劑 。
20世紀90年代後期,美國的P.K.Mehta等為解決大體積混凝土溫差裂縫問題,提出了在水泥中摻入5%MgO的設想,並由此誕生了氧化鎂類膨脹劑。
2001年,國內嚴格意義上第一部相關標准建材行業標准JC476-2001《混凝土膨脹劑》頒布實施。
2009年,國家標准GB23439-2009《混凝土膨脹劑》頒布實施。
2011年,由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與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研發的FQY高性能膨脹劑面世,該產品經與日本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DENKA)的同類產品進行對比,各項性能占優,深受行業認同。
易混淆概念
一、"膨脹劑"與"防水劑""抗滲劑"
膨脹劑主要應用於地下工程具有防水要求的結構部位,用於橋梁、重型設備的基座灌漿壓漿,或者水利水電工程、核電、石化及其它水工結構等。近年來,部分廠家因價格、客戶需求等因素,降低了膨脹率,生產了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的企標微膨脹型產品。甚至有廠家生產完全不具有膨脹率的產品,以"防水劑""抗滲劑"的名號投放市場並大肆宣傳。一部分工程人員甚至認為"混凝土要達到合格的抗滲要求,就一定要使用防水劑、抗滲劑"。這種說法其實是毫無依據的,抗滲混凝土更應該是由混凝土生產企業通過調整原材料顆粒級配、選擇更好的原材料來配製,與摻入混凝土防水劑抗滲劑毫無關系。"防水劑""抗滲劑"本身就是毫無技術依據的次等產品。而膨脹劑的作用,一向是用於抵抗混凝土自收縮帶來的裂縫問題。
二、膨脹劑的"安定性"
安定性這一指標主要用於水泥質量控制,正如前文所述,膨脹劑是"變害為寶",是從水泥中對安定性有危害的成份"水泥桿菌"研發而來。所以對混凝土膨脹劑不可以考究"安定性",只可考究混凝土膨脹劑膨脹齡期。通常膨脹劑的膨脹齡期低於14天,部分廠家產品甚至只有3天左右齡期。從理論上講,混凝土膨脹劑的齡期最好控制在14天以內,越長越好。齡期主要通過膨脹劑的顆粒粒徑進行調整。眾所周知,越細的顆粒比表面積越大,反應接觸面積大,參與反應也就更快。但是混凝土膨脹劑在14d之後不宜再有膨脹。出於此考慮,施工過程更需要在混凝土澆築前14天進行充分保濕養護,讓混凝土膨脹劑反應充分。到了澆築14天後,混凝土通常不再受養護,膨脹劑也不再引發體積膨脹,對結構並無影響,並不存在"安定性"相關的擔憂。
膨脹劑的正確使用方法
膨脹劑不是萬能神葯,科學合理使用膨脹劑需要在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溫度控制、施工振搗、荷載保護、保濕養護等多個方面廣下功夫。其終極目的,是要減少混凝土裂縫產生。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危害之大,超出常人想像。先是裂縫導致牆體或其它結構部位漏水,然後是造成鋼筋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保護而裸露在水和空氣中,最後鋼筋銹蝕變細,嚴重者會為整個工程造成結構性的災難,引發房屋倒塌等災難性後果。當前國內工程界對混凝土裂縫問題認識不夠深刻,認為"十個工程九個裂",裂了就修補。雖然也有人為混凝土裂縫問題感到無奈,卻並不明晰混凝土裂縫控制的具體方法。
科學合理使用膨脹劑,有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① 科學合理選定膨脹劑摻量,選用膨脹劑必須在對應混凝土攪拌站進行適配。適配的目的主要在於:根據設計膨脹率指標確定合理的用量與摻入方法。摻入方法通常有外摻、內摻取代部分礦物摻合料這兩種方式。
② 控制混凝土澆築入模的溫度,一般在30±5℃范圍較為合理。
③ 加強混凝土的振搗,比普通混凝土振搗更密實。
④ 科學合理的養護方式,澆築前7天加強養護,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應不少於5次灑水,第8-14天每天上午下午各養護一次。夜間不宜進行灑水養護,冬季不宜進行過多養護。嚴格結合溫度監測進行養護十分重要,牢記"升溫階段降溫,降溫階段保溫"的溫控原則。
⑤ 不宜選用含泥量過高的砂石生產混凝土,不宜過早對混凝土荷載。
膨脹劑快速檢驗方法
啤酒瓶法:使用膨脹劑與水泥,水參照一定比例混合,拌合均勻後倒入啤酒瓶中,觀察啤酒瓶是否裂開。
燒杯法:取一部分摻入膨脹劑的混凝土置入玻璃燒餅,振搗密實,混凝土終凝後向杯內加水,觀察燒杯是否裂開。
酚酞實驗法:膨脹劑呈弱鹼性,能使酚酞變紅。
J. 混凝土膨脹劑的作用
混凝土膨脹劑作用機理:
混凝土膨脹劑是補償收縮的理想材料,干縮和溫差收縮是主要原因。加入到砼中,拌水後生成大量膨脹性結晶水化物,使其產生適度的膨脹,在鋼筋和鄰位的約束下,產生的膨脹能轉為壓應力,這一應力可抵消砼在硬化中的收縮拉應力,因而減少了裂縫。防水性能混凝土的防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密實和增水性,以滿足其抗滲性和不透水性。但是由於砼存在收縮,而收縮所引起的應力,足以使結構產生變形,以至裂縫。由於開裂就使混凝土防水失去了一道最根本的防線。這是建築物滲漏的主要原因。結晶物不斷填充孔隙,促使砼內部密實,提高砼的防滲抗酸、抗鹼、抗化學侵蝕能力和微膨脹能力,本劑能達到膨脹劑、防水劑的各項指標。一種塑性期膨脹與硬化期膨脹的雙重效應,充分補償混凝土收縮,小摻量且兼有膨脹、減水、防滲、抗裂等復合功能的混凝土外加劑。它按一定比例摻入混凝土或砂漿中, 可在限制的條件下產生膨脹應力,從而起到補償收縮,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 提高混凝土抗滲能力的作用。 並可等量替代水泥,且對鋼筋粘接力無任何不良影響,對鋼筋無銹蝕作用。
混凝土膨脹劑主要用途:
配製補償收縮、接縫填充混凝土,用於抗裂抗滲,結構自防水,水池與剛性防水屋面工程;配製自應力混凝土,用於水泥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