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的電商
『壹』 什麼是微信電子商務平台
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在互聯網(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使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外聯網、電子郵件、資料庫、電子目錄和行動電話。
電商涵蓋的范圍很廣,一般可分為企業對企業(B2B / Business-to-Business)、企業對消費者(B2C / Business-to-Consumer)、消費者對消費者(C2C/ Consumer-to-Consumer)三大類模式。
此外還有C2B(Consumer-to-Business,消費者對企業)、B2M(Business-to-Marketing,企業對市場營銷)、M2C(Manufacturers-to-Consumer,生產廠家對消費者)、B2A或B2G(Business-to-Administration,企業對行政機構)、C2A或C2G(Consumer-to-Administration, 消費者對行政機構)、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等多種電商模式。
隨著國內互聯網使用人數的增加,利用互聯網進行網路購物並以銀行卡付款的消費方式已漸趨流行,市場份額也在迅速增長,各種類型的電商網站也將層出不窮。
電商盈利模式
(1)網上目錄盈利模式
(2)數字內容盈利模式
(3)廣告支持盈利模式
(4)廣告—訂閱混合盈利模式
(5)交易費用盈利模式
(6)服務費用盈利模式
『貳』 微信上支持哪些電商
理論上支持所有的行業!
但是目前做的最多的 面膜、手錶、化妝品 要多一些
希望可以幫到你 謝謝
『叄』 微信電商跟淘寶電商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想問句,到底什麼是微商?相信有一半以上的朋友會說,在微信上賣東西的唄。
其實不然,微商只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產物,存在於任何一個移動互聯網載體上,它將傳統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的一個資源整合。
只不過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大部分流量都被微信抓去了,所以大家感覺移動互聯網載體好像就只有微信了。我在這里做個解釋的目的是避免大家只在微信閉門造車,比如我就有幾個朋友在陌陌和其它APP上開了小店,幾個月下來,小生意也是做得紅紅火火。
那麼,微商與傳統電商的區別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區別是購物場景不同。
拿淘寶跟微信朋友圈小店做個例子。每當我們在登陸淘寶前,每個人心裡往往是抱有一種購物目的。比如天氣冷了要添件衣服,男朋友生日了要買個禮物諸如此類。而微信購物大多數時候恰恰相反,我們往往是在吃飯休息時間刷個朋友圈,無意看到一件很動心的東西然後才產生的購買動機,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購買。
嗯,沒錯,微商大多數做的是「碎片化時間的買賣」。而很多人說微商主要做的是「信任買賣」、「社交電商」,我覺得權重並沒有那麼明顯。阿里除了沒有社交基因,其它的它都可以完美做到。
「社交電商」只是微商的一種運營模式,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證明了這個模式的可行性,但它是否真正的可以成為主體模式還是值得我們思考,至少我身邊做起來的微商(包括我自己)都是用傳統的電商運營模式。
在我更多認為,微商之所以在這兩年能夠成為風口上的那頭豬,其實是近年來智能手機的迅速崛起,正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這股流量的風口而已。當潮水褪去後,最後誰在裸泳自然一目瞭然。
當把微商「社交電商」這件華麗的衣裳脫掉之後,我甚至大膽地認為,微商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不信你看!我給你普及一個驚人的數據。目前為止微商只佔中國電商整體份額1%不到,阿里一家佔了中國電商市場份額80%以上,其他的被京東,唯品會,國美等瓜分掉了。
你肯定會說,「不對啊,你看某某大師可不是經常說他哪個哪個徒弟月入十萬,月流水百萬嗎?」等等,我倒杯水,回來再慢慢跟你說。
我介紹一下我朋友圈的某位「大師」,名字就不公布了,據說是XXX第一人。這年頭,頭銜沒個「第一人」「創始人」之類的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每天他的朋友圈都會發一些在其他平台拾人牙慧的東西,或者一些成功學的雞湯,偶爾透露一下這個圈那個圈的一些小道消息(其實都是轉發另外「大師」的朋友圈信息)總之都是一些正確且沒用的廢話屁話。
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聚集人氣,還真有不少土老闆,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家庭主婦們上鉤。尤其家庭主婦,這是個很特別的群體,他們往往很多本身見識不廣,缺少知識體系,喜歡貪小便宜,往往不甘於平庸而想追求一份事業實現個人價值。
某天在朋友圈看到隔壁村的趙大虎曬了很多誘人的支付寶流水圖後,心裡就呆不住了。這些「大師」把「微商」神話化是正常的事兒,這可是他們的飯碗,所以只要微商有一個賺到錢了,他們就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放大這個成功案例。不過現在理性的人越來越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一萬個「不可能」依然抵不過一個可能性的魅力,這些「微商大師」我更願意稱他們為心理學大師。
潑了這么多冷水,其實微商上確實有幾批人賺了錢的。第一批毋容置疑是面膜黨。他們打著「月入十萬不是夢」的口號圈地圈人圈錢,但面膜90%都到不了終端客戶手上,全被積壓在代理商這個節點。沒有實現一個流通閉環的買賣註定是一個零和游戲,有人賺錢的同時必然有人虧錢。所以,賺錢的永遠只能賺第一波,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我重點說一下第二批。
他們是一群實實在在做買賣的人。他們有優勢的貨源,有一定的文案能力,運營能力,客戶資源以及其他渠道資源。這種人,其實無論轉移到哪個平台,我相信他們都能把這個買賣做成。
我也屬於這類賺了錢的群體,是做另外的互聯網項目轉行過來的,團隊本身具備一定的推廣渠道(就是大家說的如何加粉絲)才決定投入這個行業。沒有正確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這是經商之道,而不是今天看個馬雲說,明天看個史玉柱自述後,就全身打滿雞血照葫蘆畫瓢。
我們來看個公式,營業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次數。如果在四個因素中你一個優勢都不具備,我奉勸一下慎入。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個因素:
第一點,決定流量的是看你有沒有一定的推廣渠道。比如你有一家服裝實體店,每天進入你店的人你都推薦她們加一下你的微信,這就是一種渠道。千萬別相信什麼做熟人的生意,如何如何靠口碑傳播這種正確沒用的廢話。我過來人,信我沒錯!
第二點,決定轉化率的就是看你的文案能力,讓別人信任你,信任你產品的能力,這需要一定的EQ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那種整天復制粘貼上家文案,轉賬圖,買家對話圖的請自覺退下。
第三點,客單價與你的產品定位有關。
比如你是做珠寶的,但你的流量入口都是大學生,那我給你5萬粉絲我也保證你一年也賣不出一件。再有,同類產品決定客單價的是你的產品是否屬於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貨源。如果你沒有一手貨源,那你有沒有辦法做出產品溢價?
比如你是賣服裝的,你的雖然不是一手貨源,但你能給大家提供很好的搭配審美建議;又或者你有很好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這也屬於你的軟品牌。
第四點,復購率就與太多太多有關了,比如你的產品品質、產品價格,你的售後服務等。
聽了這些,你可能會說,「我雖然這些優勢暫時都沒有,但我願意努力地去學。」嗯,對於真正有夢想的人我是非常敬重的。我說下我讀書時代的一個例子,在初中高中那個年代,身邊同學普遍都有一個清華北大名校夢,每個人都相信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但最終多少人圓了自己的名校夢呢?還是二本?三本?甚至中途而退的呢?我並不是想潑冷水,只是想大家永遠記住的一句話,「成功,永遠只屬於一小部分人。」這是這個社會幾千年形成的叢林法則。
你肯定不耐煩了:瞎扯了這么多,那微商在你看來有沒有前景呢?我先說句題外話,不單單是互聯網行業,整個市場經濟,永遠都是「流量為王」,不信你看為什麼肯德基總要開在人流大的場所而不是開在你家的小區。
「去中心化電商」確實是未來的一種趨勢,但它不代表著「去流量化」,它只不過是利用微信這樣的社交平台將流量沉澱下來了而已。
「目光聚集之處,必有商機。」微信以5億用戶目穩坐中國最大移動流量入口,陌陌也坐擁著1億多用戶,這些app裡面肯定潤藏著巨大的商機。現在的市場就像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一樣,百國紛爭,未來幾年,肯定會出現戰國七雄、秦始皇這樣的角色。
就像當年的互聯網行業,經過數十年的大浪淘沙,最後形成BAT(網路、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三大壟斷陣營。又如當年的C2C淘寶,最終會被B2C天貓、京東等漸漸取代一樣。
風停後,一個個被吹上風口的豬也終歸要掉下來。再強的互聯網思維,終要回歸產品本身。在一切都是充滿未知的路上,產品是面對未來一切不確定方向的唯一正確方向。不要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多去想一下,你是否能夠成功!
『肆』 微信電商怎麼做
用微信小店做
『伍』 微信電商有何不足
微信電商不足之處:
平台功能不完善,購物流程繁瑣,用戶體驗需要改進。
1、從操作上來講稍顯繁瑣,用戶需要添加公眾賬號,點擊查看帳號推送信息根據相關指示引導客戶了解產品和優惠信息,跳轉頁面進入移動客戶端,用戶下訂單時只能通過財付通支付,只採用財付通也是無法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諸如網銀和**等在線支付方式受到局限。
2、微信商城在導航方面仍需改進,嵌入移動商城的可選插件是不錯的選擇,問題就在於微信能否打破自身封閉產品鏈,敞開胸懷開放平台,而這恰恰也是微信能否贏在移動互聯網的關鍵所在。
3、微信的分享功能是商家的利益點,其開放平台也在極力推進與各類App的合作,隨著美麗說、蘑菇街等社交導購網站的加入,無疑未來的電商流量大入口非微信莫屬。但是分享商品到朋友圈的功能有時也會出現崩潰的現象,無法藉助社交力量進行實效宣傳和流量變現。
『陸』 微信電商怎麼操作
微信電商要根據微信的不同情況來操作,例如個個人微信和訂閱號和服務號的玩法是不同的:
1、個人用戶,可以申請訂閱號聚粉推廣銷售。也可以借用第三方的微店來做微營銷。
2、個人用戶或者企業用戶都可以通過朋友圈去推廣銷售。
3、企業用戶可以申請訂閱號或者服務號,服務號認證開通微支付功能,開微信小店或者京東微店或者第三方微店都可以進行微營銷。多發有意思的東西,內容為王。
『柒』 微信上怎樣才能加上做水果的電商呢
你可以先給他家做朋友,然後再分享朋友圈,就可以做水果的店上。
『捌』 如何選擇微信電商平台
微信的社交屬性,決定了重復購買率是微信電商的重要考核指標。微信商城在支持微信分銷的同時,需要在客戶關系管理、市場推廣、運營活動、O2O落地執行等方面有豐富多元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對於商品數量較大的企業來說,商品SKU庫的大小也是解決商品上架難題的考察方向。
據我所知,在上海、北京、廣東等地企業選擇微信電商平台較多的是微盟weimob,它的微信電商產品在這兩方個方向都處理的比較到位,入駐企業超過1213000戶(2015-7-20)。
『玖』 微信電商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的好,說的秒,說到了重點、要點、難點,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筆。
『拾』 如何玩轉微信電商
玩轉微信營銷的10種方法和技巧:
一、助力思維:病毒式傳播,全民嗨
助力營銷,是病毒式傳播的一種,它是通過朋友間的不斷轉發支持,實現快速傳播和全民關注。助力思維通常的方式是,技術公司在製作活動微網頁時,添加助力一欄。用戶參加活動時,在活動頁面上輸入姓名、手機號碼等信息後,點擊報名參與,即進入具體活動頁面。用戶如想贏取獎品,就要轉發至朋友圈並邀請好友助力,獲得的好友助力越多,獲獎的幾率也就越大。為發揮助力者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參加助力的好友抽獎。就這樣,因為有大獎的吸引,你就可以通過報名者與其眾多好友的關注和轉發,達到了泛傳播的目的。
二、搶紅包思維:精眾傳播,立竿見影
搶紅包思維,顧名思義就是為用戶提供一些具有實際價值的紅包,通過搶的方式吸引社會積極參與,引起強烈關注,找到潛在客戶,並實施針對性營銷。搶紅包的思維方式比較適合電商企業,客戶得到紅包後即可在網店中消費,這樣一來,既起到了品牌推廣作用,又拉動了商城銷售。
三、流量思維:痛點營銷,快速傳播
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網站如果沒有流量,那就簡直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對手機上網族而言,流量就像「人之於水,車之於油」。因此,抓住消費者的痛點,也就抓住了營銷的根本。流量思維的基本思想是轉發送流量,用戶只要轉發某家公司或某個產品的微網頁,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流量。
四、游戲思維:興奮點營銷,蝴蝶效應
游戲思維的概念很簡單,就是通過游戲的轉發傳播,來認識某個品牌。在微信的戰略發展方向中,游戲與社交是其重點,足見游戲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地位。微信小游戲的特點普遍是設計新穎,而且呆萌,規則簡單卻不單調,可以在短短幾分鍾內吸引到大量用戶。
五、節日思維:傳遞的是溫情,傳播的是品牌
逢年過節,互致問候是中國人的良好傳統。在經歷了書信、電話和簡訊賀年祝節後,今年開始,微信祝福逐漸流行,一段語音、幾句文字、一個視頻,簡單卻溫暖。節日思維,就是利用節假日人們相互送祝福的機會,在微信文字或視頻中植入品牌形象,恰到好處地進行傳播推廣。
六、大獎思維:高轉發率,廣參與性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自古以來,獎與賞是很多人難以拒絕的誘惑。借用互聯網的說法,設獎促銷,是搔到了用戶的癢點。在當下的微信營銷中,給獎甚至給大獎,是媒體和企業用得最多的招數,實力雄厚的,用房子或車子作為大獎;實力稍弱的,也常常用年輕人最愛的iphone6、ipad等通信工具,或者門票、電影票和旅遊券等作為獎品,而且效果良好。
七、眾籌思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眾籌是指用團購或預購的形式,向用戶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相對於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更為開放,更為靈活。對圈子的精準把握,是微信適合眾籌最核心的競爭力。
八、生活思維:自然而然,潤物無聲
生活思維,就是把人們所關心的日常生活知識,發布到微信平台上,通過這些信息的轉發,起到良好的傳播作用。如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生活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有關生活類的知識在網路上的轉發率相當高,比如冬病夏治、節假日旅遊、十大美食去處、最美民宿等,凡是與生活、旅遊、美食、教育等相關的信息,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這些信息不但適合轉發,而且很多人還會收藏,這樣一來,即是對信息進行了二次傳播。因此,在這些生活類信息中植入產品圖片、文字或者做鏈接進行傳播,是個不錯的思維方式。
九、新聞思維:讓品牌隨新聞飛颺
新聞思維,是藉助突發性新聞或關注度較大的新聞夾帶圖片進行傳播。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的傳播速度已經是以秒計算,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重大新聞,都能在瞬間傳遞到地球的角角落落。而它在微信圈的閱讀量,往往是以十萬甚至百萬計。因此,如果在轉發率如此高的新聞中植入廣告,其傳播影響力自是不可估量。
十、測試思維:因為風靡,所以廣泛
測試思維,也就是通過一些小測試,比如智商測試、情商測試、心理測試等來對一些品牌進行傳播。今天的微信圈內,各類測試甚是風靡,這些測試情商、智商的題目,抓人眼球,很容易讓人點進去測試。而這些測試的最後,往往都會跳出「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後測試答案會自動彈出」,這么一來,無疑進行了二次傳播,而藏在這些題目開篇或結尾的網站或咨詢機構,也在再傳播上宣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