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心理學分析
㈠ 心理學:一個人的微信朋友圈已經包含了全部信息嗎
之前聽到過這樣的言論,說人們在朋友圈發的內容和在微博上發表的內容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意象,在朋友圈因為各類朋友都在其中,有自己的父母、同事、領導,所以不能隨便說話,也不能隨便的發泄情緒。但是微博不同,只有一部分熟悉的人,其餘的都是網路上的陌生朋友,無論自己發表什麼樣的言論都是無關緊要的,不會引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不經常發家人照片到朋友圈的人,也許就是那種特別小心謹慎的人,不會輕易將個人的隱私生活公之於眾,畢竟我們又不是什麼公眾人物,沒有必要將所有的生活都讓別人知道吧!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了!
你能從朋友的朋友圈看出他是什麼樣的性格和個性嗎?當然可以,從一個人發朋友圈的頻率,以及在朋友圈發送的各種內容,我們大體上就能窺見這個人隱藏起來的一面了吧,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性格,他這個人是不是那種特別有內涵的人,他看重生活的哪些方面,他都喜歡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愛好!
㈡ 有事沒事就看微信朋友圈的心理分析
這種人其實就是被人理解和關心缺少的表現,因為他分享到朋友圈的東西就是要引起別人對他的注意,關注他的心情,因此來滿足他的內心空虛和孤獨。
㈢ 為什麼有的人在微信朋友圈發動態之後,過一會兒設為私密,然後過段時間又會開放,請從心理學分析這是什麼
鴕鳥思想,如果有人想看,只要放開了,還會有人去翻他以前的,如果沒人看,你公開也沒人看
㈣ 朋友圈很多都是曬吃的東西,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分析
一種從眾心理,存在炫耀的心態。。認為這樣才有儀式感,自己才能被人關注。
㈤ 心理學:那些喜歡發朋友圈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據統計,微信月活躍用戶人數已經突破10億,超過30%的微信用戶,每天使用時間超過了4小時以上,接近70%的人每天使用1小時以上。其中,通過微信朋友圈可以記錄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也可以了解到別人的生活狀態。可以說,從一個人的朋友圈,可以大概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判斷出他的性格、情緒、思考方式。一、從朋友做起
都知道分手後很難做朋友,因為總會想著再次擁有。但是,如果想要挽回女友,從朋友做起是最合適的套路。但是,這個朋友的身份需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還像戀人一樣那麼熱烈,也不能真像朋友一樣那麼簡單,否則就容易「涼涼」。最好的存在是,既可以讓對方體會到你的好,又不至於對你心生反感。你應該偶爾聯系她,換一種心態和她聊天,這樣長期久了以後相信她會對你有著一種依賴感,也可以日久生情。
二、找到分手的原因
找到分手的原因才能判斷你們是假分手還是真分手。如果你們是因為一些小爭吵,比如你無法滿足她的需求,在提分手後對方還能回復你信息甚至接你電話,語氣中雖然透露出生氣,但沒有反感的態度說明這是假性分手。而真分手往往是因為你們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比如你始終無法實現的承諾你無法給她的安全感,讓她對你失去了信心,再比如,你無法理解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提分手後,她對你不理不睬,不再回復你的微信消息,甚至不再更新動態,向朋友圈宣布你們關系的終結,這就是真分手。
三、多種方法共同作用
有的男生一根筋地覺得挽回女友只需要拿出幾個「大招」就萬事大吉了,比如送點什麼貴重禮物,又或者是准備一些驚喜。其實再牛的方法,只用一次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挽回女友一定要多種方法共同起作用才可以,具體來說,就是既要浪漫的驚喜,又要實用的貼心,二者缺一不可。挽回女友是一件需要做好打持久戰准備的事情,不可急躁。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全方位地去打動對方,才能取得好的戰果。
四、製造共同記憶,勾起美好回憶
女生都是感性的群體,她們分手也不是那麼果斷,如果這個時候自己把前期的工作都做好了,並且給她們留下了好的印象,這個時候,可以通過製造一些共同的記憶,讓她們回憶起以前的美好,也和自己重歸於好
㈥ 頻繁用微信卻不發朋友圈心理學上怎麼解釋
我不是懂心理的人,但是我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把以往的足跡刪除的乾乾凈凈,此人對某事或者某物感到失望,或者是想斷絕此前一系列的生活狀態,想要擁有新的篇章。想要更完美的狀態,現在的狀態被視為不完美,有瑕疵。所以清理干凈要建重新立一個更美好無瑕疵的狀態。
㈦ 微信朋友圈心理 情感 男人的心理 情感分析
妹子,從你的描述來看。他肯定是不喜歡你的。至於討厭不討厭,這個很難判斷,畢竟你們兩的關系你也沒有做任何描述。
如果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或者說有點好感。那評論了我的朋友圈,不管是拍馬還是調侃,我肯定都會回復下的。根本不可能去把它刪掉。
好了,回答完畢,望採納,謝謝!不要問哥為什麼,因為哥就是一個非常帥氣的男生!
補充:根據你補充的關系描述,很明顯,他只是把你當初哥們啊,也就是一個可以說話耗無顧忌的朋友關系。男生其實都這樣了,如果明知道一個女生喜歡自己,而自己又沒啥感覺,那基本都會在這個女生面前表現的大大咧咧,毫無顧忌。討厭應該是談不上的,除非你做了什麼讓他深刻反感的事情。
他刪那條朋友圈,應該就是因為你評論過後,他重新看了一下,發現的確拍的不好,所以就刪了,免得影響形象。肯定沒有其他太多的想法。所以你也沒必要多想哈!
如果你真心喜歡他,想和他在一起。那平時很多細節上多多表現出你對他的關心即可。不要跟他亂開玩笑。男生其實是很容易被一個女生感動的,不管他開始是不是喜歡。被你感動了,就會很容易接受你,慢慢的喜歡上你。
補充完畢,望採納!謝謝!不要問哥為啥,因為哥是一個專門選修了心理學的帥氣男生!比你那個還帥氣!
㈧ 如何通過微信好友圈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這段時間剛好在思考這個問題,是否能從微信朋友圈文本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是一個很復雜的因素。從文本到性格的分析如果靠感覺的話千萬個人有千萬種感覺。在看朋友圈的時候大部分人會把文本跟現實中這個人給自己的感覺聯系起來。有時候感覺一個人在朋友圈言行舉止怎麼跟現實中接觸的對方差別那麼大,這是因為你看到的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對方塑造的他希望在你眼中呈現的模樣。
MIT一位社會學教授Sherry Turkle的TED演講中曾經提到過:」在社交網路中,人們的自我存在感首先表現為關繫上的需求,其次表現為自我表露、自我經營和深度思考以實現自我需求。「她的書《群體性孤獨》也是赤裸裸地指出人群在社交網路上的集體狂歡是因為孤獨,缺乏安全感同時又渴望親密關系,但是人們通過技術排解孤獨的同時又讓自己在現實中陷入更深的孤獨: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不再是促膝長談而是各自低頭刷手機。社交網路不間斷的聯系反而讓人群陷入群體性的孤獨。
其實刷朋友圈這種習慣也是我們排解孤獨的行為,而發朋友圈的時候人們則會考慮自我呈現、形象經營等問題。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分組,分組真是理解人性的功能,朋友圈中除了朋友還有家人、老師、同事、領導等人。你逃課出去旅行的時候在朋友圈曬圖總會想想要不要屏蔽掉老師吧。哎,從什麼時候開始記錄生活變成了這么累的一件事,發個圖都要想想不給哪個群組的人看。
人們通過控制自己在社交網路上的言行控制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自我呈現(self-presentation)。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詳細描述了這個理論。他認為社會生活是一個大舞台,社會中的個人在「舞台」互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在互相表演。人們扮演著某個角色,通過印象管理讓觀眾看到自己想要呈現給他們的角色。
人們在朋友圈通過有選擇性的印象管理向朋友們展示一個自己希望呈現的自我形象,積極地通過發表言論、上傳照片或與人互動展示自己的優點。自我呈現可以理解為是人們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通過控制自己外在的言行給他人留下好印象的一種心理行為。不僅從朋友圈的圖文內容,甚至名字、頭像、封面、個性簽名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成為自我呈現的窗口。
朋友圈就像一個舞台,舞台前後一個人呈現的自我是不一樣的。戈夫曼的書里提到」誤導性表演」:為了在與他人互動期間呈現理想化的表演效果,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誤導性表演。「現實中內向嚴肅的人,在朋友圈可能各種逗逼無下限;現實中樂呵呵的人可能朋友圈轉的全是各種傷春悲秋心靈雞湯文;現實中普普通通的人會在朋友圈偽裝得高大上……所以在朋友圈是很難通過文本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干擾因素太多,你只能分析出一種模糊的感覺,而且還需要警惕這種感覺是不是對方故意進行印象管理自我呈現出來的」擬態自我(這詞我自己瞎掰的不用網路了。我只是想表達擬態環境中的自我。。。)「。
不過,雖然一個人會有意識地在朋友圈進行印象管理,塑造自己想要呈現的形象,但是他在無意之中也會透露出自己的一些性格特徵或價值取向,甚至是政治傾向和性取向。(是的,通過文本分析可以敏銳察覺出發圖文的人的性取向,特別是圖片分析,圖片真的會透露很多個人隱私。)
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
㈨ 有的人每天都會在微信朋友圈曬曬自己的頭像,從心理學角度怎麼看
愛美 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