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有微信朋友圈
❶ 如果古人也有「微信」,那麼他們的「朋友圈」是什麼樣子呢
現在的微信使用十分的廣泛,很大的程度上幫助人們交流,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家都知道,微信是現代人的產物,人們享受這古人無法享受的科技帶來的便利。那麼如果古人也有微信,那麼他們的朋友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比如有一位26歲的文藝青年元好問,當時正值全國上下鬧飢荒。人們開始大面積的遷移,就連樹上的葉子也被人們吃的光禿禿的,即使是樹幹上面的樹皮也讓人扒的的精光。地上看不到一顆草,水裡看不到一條魚。天上的鳥也不敢落下來休息,他們生怕被人們吃掉。路上也有餓死的人,遷移的人們就將他們餓死的同伴就地挖坑埋了起來。這時元好問在就在旁邊發了一條朋友圈。
古人們如果也有了微信,那麼他們的朋友圈一定也和熱鬧,對此各位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
❷ 如果古代有微信,武則天的朋友圈會是什麼樣的
治理天下,天下大事。
❸ 假如古代四大名著里也有微信朋友圈看看他們都會聊點啥
《西遊記》
「多情的石頭」發布朋友圈動態:
想當年,俺老孫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敢上九天撈月,能下五洋捉龍
而如今,唉
我很黑但我是個溫柔的宋,怕水的阿於,愛騎白馬的公孫,我爸是袁成,我爸也是袁成,編草鞋的小帥哥等人點贊。
我的佛法超乎你想像:五指山要不要再了解下?這次換腳趾?
別吃我我不洗澡:悟空,你這潑猴,讓你給為師化緣,竟然偷偷發起了朋友圈
胖胖的吳彥祖:大師兄,俺終於知道為啥以前俺掌管天河的時候,總看到有人在裡面撈東西了,你這是猴子撈月啊!
馬克思的大鬍子:大師兄,二師兄說的對啊,還有,大師兄二師兄,剛剛師父好像又被妖怪抓走了。
單純的小骷髏白白:有的人死了但她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
牛牛是人類的好盆友:呵呵
三隻眼睛的帥哥:呵呵
我們家不僅有礦還有塔:呵呵
害羞的漢子老關:玄奘見識短淺,收此潑猴為徒
卧龍崗守林人:這么能叨逼叨,一把火燒了吧
吾好夢中殺人:這么可憐的小猴子,一定很好吃吧
童叟無欺的美女孫:俺們家包子鋪又可以推出新品了
不會游泳的你段哥:馬中伯樂太無聊,我也想發展副業相相猴
略
❹ 如果民國時期有微信,那他們的朋友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假如民國時期有微信,我覺得當時的社會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變化。因為民國時期的社會是非常動亂的。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說,那時候的中國剛剛結束了千年的帝國統治,正向著社社會制度轉型,湊巧的是明國時期正處於這個節骨眼上。
如果民國時期有微信,我相信那個時期的人們生活一定會多姿多彩。生活充實又有趣。微信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增加個人收入,真是完美。
❺ 假如古代有微信一下哪位詩人會出現在武則天的朋友圈
答案是宋之問。
武後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於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為世人欽慕。唐朝學士之職,以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於祿的捷徑與保障。
❻ 假如古代有微信,潘金蓮的朋友圈是什麼樣的
發揮一下腦洞~的想像力
❼ 假如古代有微信以下哪位詩人不會出現在辛棄疾的朋友圈中 A范成大 B楊萬里 C杜甫
顯然是杜甫啊,只有他是唐朝的。
附各人生卒年:
辛棄疾(1140-1207),范成大(1126-1193),楊萬里(1127-1206),杜甫(712-770)。
❽ 唐朝詩人的朋友圈是什麼樣
古代的朋友圈內容,大略分兩種。一種@博主;一種致敬博主。我們先聊第一種,第一種比較直觀。稍後聊第二種。
@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淮上與友人別》)
這是原狀態,以下是評論。
@高棅:以博主的水平,能寫出這詩,不容易了。(《批點唐詩正聲》)
@王鏊:君向瀟湘我向秦,這句不錯。不說悵別,意思卻有了。(《震澤長語》)
@謝榛:寫詩第一句要像放炮,一聲hold住全場,才是開頭的作法。屁股要像敲鍾,帶點余響。博主搞反了。我改改,你們體會一下:君向瀟湘我向秦,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長笛離亭晚,落日空江不見春。(《四溟詩話》)
@陸次雲:樓上智商堪憂。原結尾明明很好,樓上不懂裝懂,可嗤,可鄙!(《五朝詩善鳴集》)
@賀貽孫:同樓上。放開頭絕逼不行,放結尾才有味道。另,這不是博主的獨創好么,唐朝流行這種寫法。(《詩筏》)
@吳昌祺:樓上都好弱。其實第三句才是關鍵,說了你們也不懂。(《刪訂唐詩解》)
@周珽:說最後一句好的是什麼審美?這么直白也叫詩!(《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王堯衢:太沉重,沒生趣。(清朝《古唐詩合解》)
@沈德潛:最後一句致敬韋應物《落雁》,可惜博主沒學到要領。(《唐詩別裁》)
@黃叔燦:有盛唐的味道,和王昌齡、王維有得一拼。(《唐詩箋注》)
以上,屬於第一種。直接評論,就事說事。第二種,是款曲暗通的。
比如一千年後,有個人叫南懷瑾,他和朋友分別,寫一篇詞,結尾說:「樽前酒醒荒唐夢,君向潼南我向滇。」這就是致敬,款曲暗通。
我們還以鄭谷為引子,說道說道。以下就不注出處了,理由是,理由是我比較懶,上邊注出處注累了。
@歐陽修:鄭谷的詩很有意思,好句子也不少,但是格調不高。因為通俗,大家都拿來教小孩,我小的時候就讀過,今天他的詩集已經失傳了。
@蘇東坡:黃州有個張大憨,腦子不正常,見人就罵放火賊,後來,稍微讀了點書,一見到紙,就拿去寫鄭谷的詠雪詩。
東坡說的,是鄭谷的《雪中偶題》:
@鄭谷: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蘇東坡才高,但他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總喜歡鄙視人家。鄭谷被他鄙視過很多次。
@蘇東坡:「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這兩句,是村兒里教小孩的水平。
❾ 如果古代有微信朋友圈會是什麼樣
會少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故事;
由於更容易得到更多的資訊來對比傳聞,會少些錯誤歷史記載;
趕京赴考的丈夫高中狀元時,家鄉的娘子會在丈夫回家前就提前約好裁縫做新衣裳和預約酒樓宴席等狀元郎回家「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