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一條信息也沒有的人性格
① 如果一個人的微信朋友圈是空白的,什麼都沒有,你們會怎麼看這個人
這個人不喜歡發表狀態。或者是有另外的微信,這個沒有用。或者是這個只是拿來無聊的時候加陌生朋友聊天,不想讓別人知道她的資料。
② 一個男生沒有發過什麼朋友圈,是什麼性格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因為有了現代的科技產品,通信和交流也變得非常的便捷,即使是天南海北的人,也可以通過現代就科技產品進行交流。
而在平常交流中,有些人喜歡在朋友圈發表自己的動態,告訴親朋自己又遇見了什麼有趣的事情,而對於有些人來說,喜歡刷朋友圈,他們對於」紅點「的提示,總是想要點掉它,即使他們並不想看。不知道大家的朋友圈,都是什麼樣的人,小編的朋友圈,有的每天發的都是廣告,要是不想看的話,就要屏蔽掉,而有的人大多發的是工作內容,也特別的枯燥,而有的人就是用來記錄自己的生活。對於不發朋友圈的男人來說,一般都是這4種人,錯不了!
第一種不發朋友圈的男人:不知道發什麼的男人。小編有一個朋友,他可能因為自己的閱歷比較的淺,所以不知道自己發什麼內容,所以就乾脆不發,或者是他即使遇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立志的故事,或者是有趣的圖片,也就是自己保存了,或者仔細看就行,但是卻不發到朋友圈。
第二種不發朋友圈的男人:工作狂的男人。有人說,在年輕的時候看什麼都新奇,覺得非常的美好,所以就想分享一些好玩的東西。即使是這樣,也有人比較的迷茫,所以會發一些激勵自己的內容。但是在長大後,就會忙著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所以就沒有時間去更新,而有些人就會比較羨慕自己年輕的時候。
對於工作狂的男人來說,他們身上有很多的追求,而且還有承擔起養家糊口的任務,所以即使他們追求新鮮事務,也因為忙於工作,忙起來而沒有時間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了,有時候就連陪伴家人都要抽時間,就更不用說打開朋友圈更新了。
第三種不發朋友圈的男人:獨立又有思想的男人。這種人也經常會被人覺得有點「高冷」,他們不怎麼和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因為有自己的判斷,所以對網上的「點贊之交」並不在乎,他們更加欣賞現實生活中的友誼。不僅如此,他們獨立的性格,會對自己的事情規劃的非常的清楚,所以這樣有助於他們的成功,就更加不會不去發微信,給別人商量自己的事情了。
第四種不發朋友圈的男人:性格比較內向的人。
性格比較內向的人,他們不經常給別人交流,所以就不怎麼給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但事實上對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的注重,他們有自己心中的一方天地。不知道你屬於哪一種人呢
③ 從微信朋友圈能否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可能今天遇到什麼事情,沒有人可以訴說,發朋友圈表達發泄,或表達開心。想要人知道。看自己心情發個朋友圈的人,往往內心簡單,很好相處,開心就是開心,不開心就是不開心。
④ 沒有微信朋友圈的人,會是什麼性格的人呢
朋友圈往往即有熟悉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不那麼熟悉的人,因此有的人會覺得自己的個人隱私、生活習慣、經歷的感慨與事情沒必要向所有人展示,這種私密空間的需要也是他們不怎麼發朋友圈的原因。他們還是不太習慣自己的事情都要公眾化啊。
⑤ 一個人微信朋友圈什麼也沒有代表什麼
這個人不喜歡發表狀態。
或者是有另外的微信,這個沒有用。
或者是這個只是拿來無聊的時候加陌生朋友聊天,不想讓別人知道她的資料。
⑥ 如何通過微信好友圈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這段時間剛好在思考這個問題,是否能從微信朋友圈文本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是一個很復雜的因素。從文本到性格的分析如果靠感覺的話千萬個人有千萬種感覺。在看朋友圈的時候大部分人會把文本跟現實中這個人給自己的感覺聯系起來。有時候感覺一個人在朋友圈言行舉止怎麼跟現實中接觸的對方差別那麼大,這是因為你看到的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對方塑造的他希望在你眼中呈現的模樣。
MIT一位社會學教授Sherry Turkle的TED演講中曾經提到過:」在社交網路中,人們的自我存在感首先表現為關繫上的需求,其次表現為自我表露、自我經營和深度思考以實現自我需求。「她的書《群體性孤獨》也是赤裸裸地指出人群在社交網路上的集體狂歡是因為孤獨,缺乏安全感同時又渴望親密關系,但是人們通過技術排解孤獨的同時又讓自己在現實中陷入更深的孤獨: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不再是促膝長談而是各自低頭刷手機。社交網路不間斷的聯系反而讓人群陷入群體性的孤獨。
其實刷朋友圈這種習慣也是我們排解孤獨的行為,而發朋友圈的時候人們則會考慮自我呈現、形象經營等問題。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分組,分組真是理解人性的功能,朋友圈中除了朋友還有家人、老師、同事、領導等人。你逃課出去旅行的時候在朋友圈曬圖總會想想要不要屏蔽掉老師吧。哎,從什麼時候開始記錄生活變成了這么累的一件事,發個圖都要想想不給哪個群組的人看。
人們通過控制自己在社交網路上的言行控制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自我呈現(self-presentation)。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詳細描述了這個理論。他認為社會生活是一個大舞台,社會中的個人在「舞台」互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在互相表演。人們扮演著某個角色,通過印象管理讓觀眾看到自己想要呈現給他們的角色。
人們在朋友圈通過有選擇性的印象管理向朋友們展示一個自己希望呈現的自我形象,積極地通過發表言論、上傳照片或與人互動展示自己的優點。自我呈現可以理解為是人們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通過控制自己外在的言行給他人留下好印象的一種心理行為。不僅從朋友圈的圖文內容,甚至名字、頭像、封面、個性簽名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成為自我呈現的窗口。
朋友圈就像一個舞台,舞台前後一個人呈現的自我是不一樣的。戈夫曼的書里提到」誤導性表演」:為了在與他人互動期間呈現理想化的表演效果,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誤導性表演。「現實中內向嚴肅的人,在朋友圈可能各種逗逼無下限;現實中樂呵呵的人可能朋友圈轉的全是各種傷春悲秋心靈雞湯文;現實中普普通通的人會在朋友圈偽裝得高大上……所以在朋友圈是很難通過文本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干擾因素太多,你只能分析出一種模糊的感覺,而且還需要警惕這種感覺是不是對方故意進行印象管理自我呈現出來的」擬態自我(這詞我自己瞎掰的不用網路了。我只是想表達擬態環境中的自我。。。)「。
不過,雖然一個人會有意識地在朋友圈進行印象管理,塑造自己想要呈現的形象,但是他在無意之中也會透露出自己的一些性格特徵或價值取向,甚至是政治傾向和性取向。(是的,通過文本分析可以敏銳察覺出發圖文的人的性取向,特別是圖片分析,圖片真的會透露很多個人隱私。)
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
⑦ 心理學:一個人的微信朋友圈已經包含了全部信息嗎
之前聽到過這樣的言論,說人們在朋友圈發的內容和在微博上發表的內容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意象,在朋友圈因為各類朋友都在其中,有自己的父母、同事、領導,所以不能隨便說話,也不能隨便的發泄情緒。但是微博不同,只有一部分熟悉的人,其餘的都是網路上的陌生朋友,無論自己發表什麼樣的言論都是無關緊要的,不會引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不經常發家人照片到朋友圈的人,也許就是那種特別小心謹慎的人,不會輕易將個人的隱私生活公之於眾,畢竟我們又不是什麼公眾人物,沒有必要將所有的生活都讓別人知道吧!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了!
你能從朋友的朋友圈看出他是什麼樣的性格和個性嗎?當然可以,從一個人發朋友圈的頻率,以及在朋友圈發送的各種內容,我們大體上就能窺見這個人隱藏起來的一面了吧,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性格,他這個人是不是那種特別有內涵的人,他看重生活的哪些方面,他都喜歡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愛好!
⑧ 微信一條朋友圈都不發的人是什麼樣的性格
我認為這樣的人,他們性格上可能是有一定孤僻的感覺的,因為從來不發一條朋友圈,就說明,可能他們生活中沒有一些讓他覺得值得去跟別人分享的事情,或者說他不願意去和別人交流去溝通,所以我覺得他們的性格應該會是比較孤僻的,不願與人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