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商代理 » 元宵節微商做活動嗎

元宵節微商做活動嗎

發布時間: 2021-05-04 16:23:40

Ⅰ 元宵節活動策劃怎麼做

①前台和兩位帶課老師負責接待家長,並發放春季課程宣傳單,其他老師在活動現場負責和等待活動開始的家長學生聊天推薦課程。
②主持人暖場,並配合視頻動畫講解元宵節來歷和習俗,用時10分鍾。
③現場老師視頻展示燈籠的製作流程用時半小時。
④學生和家長看完老師講解之後,自己動手做燈籠,用時一小時。
⑤做好後,學生展示做好的燈籠,並向大家講解製作思路,其他學生和家長投票,每個學生和家長可以選3個心儀的作品投票,評出最佳造型獎一、二、三等獎各1人,最佳創意獎2人,用時一小時。
⑥校長頒獎,用時10分鍾。
⑦春季課程展示宣講10分鍾,並且表明今天在場的每個家長都可以獲得100元的學習券/3節體驗課,活動結束後家長到指定教室領取,這間教室里我們可以提前放好課程的宣傳資料,老師上課的視頻和一些學生的成績展示,然後專門安排四個老師負責給家長聽課券,並適當推課,體驗課程結束後,學習券的金額可抵等值學費。
相信我們給家長和學生帶去這一次生動的傳統文化課程,家長一定對我們的機構有了好感,在好感暫未消散的情況下,我們趁熱打鐵給家長推薦課程,家長接受度會更高。
如果你覺得做燈籠耗費時間過長,你也可以選擇做猜燈謎活動,或者覺得做燈籠太單一,那你也可以在參賽的眾多燈籠上貼燈謎。通過競猜燈謎,加深學生對民俗文化的理解。
二、猜燈謎做游戲
1.活動名稱:《歡天喜地過元宵》
2.活動目的
①營造元宵節節日氣氛。
②發揮學生的猜謎能力。
③凝聚機構學生的向心力,增強家長對機構的認同感。
3.活動方式
戶外燈謎展示加校內游戲。學員持機構發的游戲積分卡,參加游戲和猜對謎語即可獲取相應積分,最後拿積分卡兌換禮品。
4.學生來源
①校內老生帶同學來,通過群發簡訊和開課電話通知,比如,某某學員的元宵節福利來啦!撕名牌大戰、猜謎語、你來比劃我來猜等游戲等你玩,只要參與就送精美禮品!2月19日下午兩點開始某某機構元宵大派對等你來,快快帶著同學一起來參加吧,老學員帶同學來參加直接在游戲積分卡額外加五積分,5積分非常多哦,因為玩一次游戲最多才能拿到3積分。
②校門口發單時宣傳,同時發游戲積分卡來吸引新學員;
③銷售部過往名單中尋找在潛在客戶;可通過電話邀約。
5.獎勵辦法:

Ⅱ 元宵節人們都在干嗎有什麼活動嗎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遊走,好生男孩)。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里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Ⅲ 意向代理咨詢了朋友對微商不感興趣,自己也有點打退堂鼓了怎麼回答

做這個貴在堅持和方法,有好貨源和正確引流運作就有好結果

Ⅳ 元宵節可以搞哪些活動

元宵節民俗活動一、舞龍舞獅
舞龍燈,也稱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我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節民俗活動二、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元宵節民俗活動三、吃「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是我國一項傳統習俗。元宵又稱湯圓,「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宋代,民間過元宵節即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每當正月十五,各地民眾紛紛製作元宵,以慶賀佳節。
元宵節民俗活動四、情人相會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元宵節民俗活動五、賞花燈
賞花燈是老百姓過元宵節的一件樂事,也是至今仍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關於元宵節賞花燈的由來,民間有許多說法,其中一個神話傳說甚是有趣。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猶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時至今日,賞花燈仍然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廟會、公園便紛紛推出賞花燈的活動,屆時天上繁星萬點、地上火樹銀花,人間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元宵節民俗活動六、猜燈謎
猜燈謎是元宵節的經典民俗活動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節日文娛方式。燈謎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廷文人墨客,他們為了展現才華和閑來解悶兒,就製作出了「文義謎語」,他們一邊把酒推盞,一遍吟詩猜謎,極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流傳至今。
元宵節民俗活動七、放煙花
燃放煙花是我國慶祝節日必不可少的助興活動,元宵節自然不例外。當五彩繽紛的煙火射向高空,頓時夜空錦綉團團、璀璨奪目,地上火樹銀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面,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最愛觀賞的節目之一。

Ⅳ 元宵節應該做些什麼活動好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英文里翻Lantern Festival,似乎元宵節倒成了燈節。瀏覽國內大小網站,也隨處可見花燈夜市的新聞和圖片,很是漂亮,讓我這漂在異鄉的人越看思鄉之情越濃。
在國人的心裡,除了熱鬧喜慶的燈市外,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元宵這一主角。在家那會兒,元宵節我都會去西餅屋買些現做的元宵回家,芝麻的、桂花的、哈密瓜的、 自然還有偶最愛的香芋的。雖然家人都怎麼愛吃,但圓圓的元宵到底給這個新年畫上了個句號,喜歡不喜歡的,多少也都吃上幾個意思意思。
喝下午茶的時候,溫太在廚房讓黑M跟她一塊兒給大夥兒做了湯圓還烤了豆沙蛋糕。幾十號人,到每人嘴裡也就那麼幾顆,但大家還是吃得津津有味。怎麼說也過了這個節了嘛!(也奇怪哦,都差不多的做法跟內容,為什麼它要叫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呢?!hoho!)
想想,過了這一夜這個春節也就算過完了。除了正常的周日休息外,這些天全都在忙著工作,也沒去計較它過得到底怎麼樣,過沒過出味兒來。23年來第一次在外過的新年也並沒因為時空轉換而出現我年前擔心的節日時的失落。年不年的,日子別過淡,這什麼味兒都有了!
。。。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燈與月,這個元宵節的夜晚我都無從找尋。此刻機器轟鳴的廠區里依舊燈火通明、而因為沒了月亮,四周也都是黑黝黝的一片。但在我心裏面,今晚卻是彩燈高懸、月華如水。
元宵與湯圓的區別

很多人以為這兩者沒有區別,只是叫法不同
那麼為什麼元宵節不叫湯圓節呢?

元宵和湯圓都是糯米粉製品,中間有不同口味的餡料,因南北方氣候差異,製作方式有所不同。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將餡料切成小塊,蘸上水,在盛滿糯米面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使其自然沾滿糯米面滾成圓球,湯圓則是用很細的湯圓粉團包餡製成的(餡料有素有葷)。吃時一般都是用水煮,湯圓煮後湯比較清,元宵煮後湯比較濃,因此喝湯如同喝糯米面粥。由於工藝不同,湯圓煮時不亂湯,皮面潤滑,餡流動性好;而元宵容易亂湯,但皮面松軟,可油炸、拔絲、穿衣、蒸、烤等多種食用方法。

元宵與湯圓的加工工藝不同,口味也不盡相同。元宵是放好餡料後手工搖制,其使用的糯米粉是將糯米泡後再用石碾子磨製過籮,由於用的是濕粉,所以「過籮」時篩子最多隻能80目,比較粗,而餡料必須是硬的,可以加入各種果料,所以吃起來有「咬勁」,果香和米香濃郁。與之相比,湯圓是用水磨乾粉後包制,非常細膩,糯米粉可以通過200目的細篩子,包制時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餡料也不會出現大的顆粒果料,其特點是口感更軟滑細膩,速凍包裝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前一段時間,這里出現南北方論戰,我看了看,覺得這樣不好,所以一北方人的身份,對南方人說了幾句話,那個帖子是本著調和矛盾促進團結來說的.結果還是引來了爭吵,最後被鎖帖.我也沒有什麼不服的,畢竟,斑竹本著促進團結的初衷,禁止這類話題,也可以理解.可是後來我發現,很多帖子里都出現了比我那個帖子中嚴重的多的爭吵,可是卻沒有鎖帖,我覺得這就有點不公平了.所以我也希望我的這個帖子不要鎖.
我的這個帖子的本意和上次那個帖子有所不同了,上次是促進團結,當然這次也是想促進團結,增加理解,但主要的目的不是這個,而是表達我對某些南方人的不滿.
上次,是南北雙方對罵,雙方都有錯.可是這次我看到一個調查南方人春節吃什麼的帖子里,到處是南方人對北方的詆毀.這可以說是沒有北方人的責任的.因為本來只是討論吃的.可是某些南方人非要把話題引到餃子上,進而引到北方和北方人身上,攻擊一番.我想對這樣的南方人也不用留什麼情面了吧.
我沒看完那個帖子,但基本上很多南方人詆毀餃子,而很多北方人基本是在解釋.
很多南方人主要說的就是餃子多難吃啊,北方人過年居然吃那個東西.我覺得很可笑.你想說什麼?想說北方人窮?除了餃子別的都吃不起?呵呵,我想這基本沒有人相信吧.
我看到一些北方人在解釋,其實餃子很好吃.我要說不用解釋!因為問題的本質根本不在於餃子是不是好吃上面.我們現在吃餃子並不因為它好吃.難道餃子不好吃,春節就不吃餃子了嗎?我看沒有幾個北方人會這么做.
說白了,現在北方人吃餃子,和餃子好吃不好吃有什麼關系?那隻是我們的風俗習慣而已.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我們吃餃子是表示我們對傳統對祖先的尊重之情.是表示對我們自己文化的認同.所以把這個問題扯到餃子是不是好吃上來,是多麼庸俗惡心的一件事啊.結果說這話的人還挺自以為是.
事實上,南方很多地方吃的湯圓難道就不是北方的食品嗎?北方也是吃湯圓的,而且湯圓也是起源於北方.不過北方似乎一般稱湯圓為元宵.是我們元宵節吃的食品.同樣也是一種習俗.而元宵節之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更可以看到無論元宵和元宵節都更具有北方特色.
春節啊,餃子啊,元宵啊都是屬於中國的.是不應該區分南北的.是大家共同的傳統.可是南方人非要搞的涇渭分明.那結果就是,發現這些東西都是北方的.
我明白很多南方人看到北方文化的強勢,感到不舒服,感到失落.可是至於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嗎?至於瘋狂的攻擊北方和北方的文化嗎?我很少看到有北方人主動攻擊南方的.都是南方人起頭,我們應戰而已.可是,某些南方人對北方文化的詆毀和侮蔑不但說明了他們水平的低下,更說明了他們的無能.他們實在沒有什麼別的可做.
我承認,目前中國的文化可以說基本是以北方文化為主的.無論影視據作品,歌曲,普通話什麼的,大多都用明顯的北方文化烙印.但這難道就是北方人霸道,不講理造成的嗎?不是,這是有歷史因素的.北方自古都是中國政治文化的中心,難道應該不考慮這個因素嗎?
但其實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北方文化有更多的群眾基礎.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說實話,相比很多地區.我們可以說沒有民族矛盾.而南北方的關系,甚至連民族關系都不是,而是漢族內部關系.那麼中國要協調這個關系,是不是應該採取少數服從多數呢?當然,中國和日本不能搞少數服從多數,日本人不幹,因為人家日本人憑什麼接受你中國人認可的東西.可是南北方的關系和中國人與日本人的關系不同吧.如果中國一定需要在全國統一一些東西的話,是不是應該尊重大多數中國人的習慣.比如普通話,是建立在北方方言基礎上的.那是因為北方方言的使用人口多啊.同理,至於餃子啊,春晚啊,等很多方面,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就是北方文化的流行區域很大,適用人口很多.所以北方文化更加強勢有什麼不公平的.
南方雖然是相對於北方的一個概念,可是南方和北方並不完全一樣.北方可以說是一個基本的統一體.北方各地的主要風俗習慣類似,方言接近.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而南方呢?則根本是割裂狀態.雖然都是南方人,可是基本沒有什麼共同點吧.比如湖南人和福建人,上海人和廣東人,四川人和浙江人?所以,南方的任何一種文化與習俗的流行程度,根本不可能與北方相比.那麼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北方文化流行有什麼不對的?
南方人可能又不舒服了,想說,那憑什麼都要搞成一樣的,北方是北方,南方是南方不就行了.當然,現在其實也並沒有什麼都搞成一樣吧.很多南方地區,保持你們自己的習慣,說自己的方言,北方人說過什麼嗎?怎麼你們非要來對我們的餃子說三道四呢?也可能有南方人更極端,認為普通話都不該有.那我沒什麼好說的.按照這個邏輯,秦始皇不該統一度量衡.中國甚至不該統一了.如果問題談到這份上也沒什麼好談的了.
還有南方人毫無根據的說什麼北方人的血統有問題,文化是蠻夷文化,南方才是正統的中國文化,諸如此類的.我覺得沒什麼辯論的意思.當然了,如果要辯論,需要另開一帖專門來說.我也有很多論據可以給出.但現在這個不是主題,我不想多說.我只想說,中華民族發源於黃河流域,中國文化也來自黃河流域,中國自古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北方.這些東西是寫進歷史課本的,是國家承認的.也是證據確鑿的.可是,指責北方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三流文章大概也只在網上嘩眾取寵一下而已吧.所以根本沒有什麼必要駁斥它.
但我並不想得出結論,如今的北方文化就更正統,事實上,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都不是古代中國文化,但是大家都來自於古代中國文化,有了各自的發展.比如,兩個人,都是他爹的兒子,但都和他爹長的不一樣,那到底什麼才是正統呢?這根本是沒有意義的命題吧.文化要發展要進步,如果中國文化都和古代一樣,千百年不變,那中國才是要亡國呢.所以文化有發展有變化是好事.爭論誰才是正宗的古代中國文化本來就沒有意思.而在現在,由於北方文化區的人口遠多於其他文化區,所以北方文化更流行,也就是正常的了.
最後,我們其實都只是盯住南北方文化和習俗的不同之處而已,進而感覺到有很大差異.可是其實除了那麼一些細微的不同之外,可以說相似之處要多得多吧.南方文化也好,北方文化也好,都是中國文化.差異是次要的,相似是主要的

Ⅵ 淘寶元宵節有促銷活動嗎

當然有了 只要是節日都會搞活動的

Ⅶ 餐飲行業元宵節做什麼活動最能吸引顧客

所有的顧客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
所以只要你開展的活動能夠給你的顧客帶來利益,他們都會來捧場的
1:你可以打折優惠你的顧客
2:送禮,只要在你那邊花費了一定經費的顧客都可以在你那得到一份禮物
3:積分活動。在你光顧的客人,都可以給他們辦理一些優惠卡和積分卡。積分到了一定數目,就可以來你那大吃一頓XX。
等等。。。。。。。。。。。。。

Ⅷ 微商有哪些活動做的

一、首次下單有優惠
微商拓客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若拓客+銷售能結合在一起就很棒了,首次下單優惠就是這樣的活動。能夠極大鼓勵大家嘗試購買,並著重於用戶購買習慣的養成。通常買不買都是一瞬間的事情,第一次購買會有更大的心理門檻。首次下單優惠能有效增加客戶的購買率,當購買過一次,接下來復購的可能性也就增大很多。
二、滿減優惠
這種優惠手段的底層邏輯就是薄利多銷。滿減優惠側面提高了客戶的客單價。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這種營銷活動就是經久不衰的。很多客戶本來只想買兩件商品,看到離滿額很接近的時候,就會順手多帶一件商品。商家和客戶達成雙贏。
三、節日優惠
節日優惠主要是在於引起客戶的關注度,利用節日噱頭來做促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節日不僅僅是法定節假日,也可以自己造節,如秒殺節、拼團節、周年慶等
四、低價優惠
是通過部分產品的低價來獲取流量,通過其它產品來獲取利益,它的側重點在於做好微商引流。這種方式是一種很好的吸引用戶訪問的方法,選一兩款產品,將價格設置為底價甚至虧錢的價格,利用這些商品吸引用戶進店,然後通過其它商品盈利。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銷方式。

五、返利傳播

通過返現或贈品等方式讓買家幫助店鋪傳播,它的側重點在於傳播,擴大店鋪的知名度,拉取新客戶。一般的方式有,微博、微信買家秀返利,也就是用戶購買後用戶拍照上傳朋友圈或微博並推薦店鋪,即可獲得返現或贈品。

Ⅸ 元宵節微商老大發紅包怎樣曬朋友圈

非常好,而言元宵節那個老闆發大紅包,你非常高興吧?你應該很高興。那就曬曬朋友圈不錯錯啊

熱點內容
微信三天可見我還能看到對方朋友圈 發布:2021-08-17 15:55:04 瀏覽:114
微商神器x3朋友圈 發布:2021-08-17 15:54:12 瀏覽:667
微信朋友圈怎麼才能不壓縮視頻 發布:2021-08-17 15:53:58 瀏覽:746
af男裝微商 發布:2021-08-17 15:53:01 瀏覽:455
微信發朋友圈文字只顯示一行 發布:2021-08-17 15:53:01 瀏覽:775
微信怎麼看對方設置不看自己朋友圈 發布:2021-08-17 15:53:00 瀏覽:564
微商的萬斯是正品嗎 發布:2021-08-17 15:51:29 瀏覽:246
通過微信朋友圈加好友嗎 發布:2021-08-17 15:50:38 瀏覽:802
微信發了朋友圈之後怎麼修改 發布:2021-08-17 15:46:26 瀏覽:633
微商猜拳送手機詐騙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6:25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