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糾紛如何維權
① 微商退貨糾紛怎麼解決
微商主要是依靠朋友圈推廣商品的,我們打開朋友圈,經常會看到朋友圈已經被許多微商發布的商品刷屏了,有些朋友不經意點開之後,忍不住在微商那裡購買了。但是,下單後發現問題要退貨卻是個難題,下面,我們談談如何解決微商退貨糾紛的問題。
這類藉助微信平台從事銷售和代購商品活動的主體簡稱「微商」,包括微信公眾號、訂閱號和個人注冊的微信賬號。微信公眾號和訂閱號的商家一般是有實體店鋪並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需提交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材料,經微信平台開辦方騰訊公司的認證後方可開辦。
大部分個人注冊的「微商」屬於無實體店、無營業執照、無信用擔保、無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小店,其進入的門檻低,建立朋友圈的好友也不一定是實名,加上缺乏完善的交易系統,一旦出現糾紛,其就可以直接刪除好友或更換賬號逃避責任。由於「微商」是一種新型的電商模式,創立時間較短,目前缺少職能部門監管,存在經營混亂、質量無保障、維權難等問題。
如果說朋友圈購物中銷售一方是企業的,仍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銷售一方是個人而且沒有營業執照的,並且沒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那就屬於個人私下交易,不受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建議走司法途徑來解決微信購物糾紛,但是這樣投入的成本可能遠遠高於商品本身的價值。他們今年至今共接到8件類似的咨詢件。
如何解決?
1.撥打12315消費者權益保護舉報電話。
退貨期限內商家拒不退貨的,可以撥打12315舉報電話,直接投訴商家。
如果該微商經常的做生意,那麼就會在乎你的舉報的,為了避免微商跑路的情況發生,小編建議你購物要去信得過的微商那裡去購物。
2.舉報微商
打開微信界面,登錄微信賬號,點聊天信息,點微信投訴
投訴原因裡面有很多種,比如購物被騙,選擇原因。
投訴原因選擇後點開始投訴。
選擇冒牌品牌信息。
交易過程填上,聊天截圖,轉賬記錄截圖,商品圖片,最後點提就好。
微商這塊的管理基本是個空缺,如果是通過微信公眾平台購買,你可以向騰訊投訴。如果是微信紅包轉賬,投訴的效果有限,最多封號,錢估計是拿不回來了。
② 微信購物被微商詐騙了該如何維權
微信購物被微商詐騙,如果數額較大並且不能協商解決,應當進行向公安局報案。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③ 微商怎麼投訴
1、首先在微信上找到要投訴的個人微商,點擊進入(為保個人隱私,部分區域打碼)。
④ 微商,消費者如何維權
首先,微商這種形式就不是合法的東西。說白了就是無證經營。
買賣雙方就是靠信任和關系建立交易,一旦發生糾紛很難維權。
但是,建議可以從以下方面維權:
1.互聯網,把對方欺詐行為和證據發到網路媒體曝光,很有效!
2.在您朋友圈裡公布對方的欺詐行為證據。讓他無路可跑。不能繼續騙人了。
⑤ 被微商詐騙了如何維權
要是受到詐騙帶著證據報警。
詐騙案是刑事案。
警方會調查,會甄別。
要是詐騙案,警方會積極破案。
案件要是破了,會挽回受害人的損失的。
李某系鄭某下屬微商分銷商,經營產品為某豐胸品牌內衣。2016年5月李某通過微信朋友圈向王某售賣出去兩件內衣,王某穿後,發現不僅沒有豐胸效果而且渾身還發癢、皮膚發紅,內衣在穿著5日後便開始出現裂縫等質量問題。隨後,王某找到李某要求退貨並賠償醫葯費用等。李某稱,產品系從鄭某處購進,出了問題應該找鄭某。王某向法院起訴李某,要求賠償身體受到傷害的損失及增加賠償購買內衣價款的三倍。法院最後作出判決支持原告王某的訴訟請求。
1. 微商服務應明碼實價。微商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微商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微商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制交易。
2. 微商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建議微商優先考慮與有先行賠付的微商組織或網路交易平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