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发现假货如何退款
Ⅰ 微商中虚假宣传退款难怎么解决
在微商里面买东西是没有保障的
对于退换货完全是看卖家心情
所以以后还是不要在微商那里买东西
因为没有人给你保障,全凭他一张嘴
Ⅱ 从微商那里买到假货怎么办
我觉得微商现在鱼龙混杂,什么都有,而且暂时我还不知道是否有监管。如果退货无门,退款无门,那么只有以牙还牙,在微信圈子里传播他的大名了,估计后来的人也不会光顾了吧
Ⅲ 做微商拿到假货怎么办
做微商拿到假货的处理方法是:
1、联系供应商,告知是假货,要求换货或退款;
2、如果供应商不同意换货或退款,可拨打12315进行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
3、如果无法联系供应商,只能把商品销毁了。
Ⅳ 微信上买到假货怎么才能让她退款
微信朋友圈已经从交友的平台,变成微商的平台了,针对在微信上买到假货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有哪些权利可以使用呢?
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怎么办?
七天无理由退款:
消费者朋友圈购买商品受新消法保护,可退款维权。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无需说明理由。但已拆封的音像制品以及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外。
包装拆了但是没有损坏,可以退:
如果消费者在准备退款时,商品本身没有损坏,比如化妆品拆了外包装,但只要他的质量是完好的就可以退!
向行政部门投诉,7个工作日内必须做出答复:
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该自收到投诉之日起的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
推送广告必须经过消费者同意:
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货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拒绝的,不得向起发送商业性信息。
图片与实物不符,可以协商退货:
网购者发现食物与照片不符,可向第三方网络平台交涉,如果是在网络上活着展销会上,购到虚假产品,消费者都可以向网络平台经营者货展销会举办者直接索赔,网络平台或经营者应先行赔付。
朋友圈购物后泄露个人信息,违法!销售假冒商品,违法!
经营者手机、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手机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向他人非法提供。另外根据《刑法》,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最高可能面临7年的有期徒刑。
在朋友圈为产品虚假代言,承担连带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的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遇消费欺诈获三倍赔偿: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收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
Ⅳ 在微商处买到假货怎么处理
在微信买到假货怎么办?如何处理微商假货问提
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消费者有7天无理由退款权利
消费者朋友圈购买商品受新消法保护,可退款维权。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无需说明理由。但已拆封的音像制品以及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外。
如果消费者在准备退款时,商品本身没有损坏,比如化妆品拆了外包装,但只要他的质量是完好的就可以退!
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向行政部门投诉
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该自收到投诉之日起的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所以您可以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和微商协商退货
网购者发现食物与照片不符,可向第三方网络平台交涉,如果是在网络上活着展销会上,购到虚假产品,消费者都可以向网络平台经营者货展销会举办者直接索赔,网络平台或经营者应先行赔付。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收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
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微信举报该微商
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了可以举报该微商,微信作为平台服务提供者,直以来都对平台上的违法、违规信息依法进行管理,执行包括断开链接、封停微信账号等操作的。
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报警
如果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而且微商也不给予您回应的话,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去报警哦,
在微信买到假货怎么办?现在微信朋友圈做微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卖假货的也很多,如果你再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那就按上方法来解决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采纳
Ⅵ 买到假货,微商以质量没任何问题不给退货怎么办
亲,很遗憾,如果您所指的微商不是微店,而是在微信上售卖物品的个人,能不能退货取决于对方是否愿意;即使对方愿意,您发过去以后,对方拒绝退款,这样钱货两失也无法解决;
微信运营方早已声明微信是社交软件,不是交易平台,也就是不存在第三方维权措施。
这种事情只能吃一堑长一智,12315不会受理,警方不能处理,只能不了了之。
祝愉快!
Ⅶ 在微商买到假货可是签收了怎么办
根据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维权的途径。
一、协商解决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
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条第1项规定,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便是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
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针对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即可用投诉、申诉或仲裁、起诉手段解决纠纷。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致使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的,经营者除了应当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事,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的行为,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因此,当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如经营者推卸责任,认为是生产厂家的问题,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时,消费者应当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挟在中间让厂家和经营者当“皮球”踢。要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经营者以店堂通知、声明、告示为由,拒不承担责任的行为,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当消费者因商品质量和服务问题与商家交涉、协商时,千万不能为其店堂内服务规则或商品销售告示所约束,这些服务规则与法无据,没有法律效力,应视为无效规则。
二、投诉、调解
投诉的定义:
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争议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解决。
投诉的形式:
消费者投诉可以采取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形式进行。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讲清楚以下内容:一是投诉人基本情况。即投诉人的姓名、性别、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二是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即被投诉方名称、地址、电话等。三是购买商品的时间、品牌、产地、规格、数量、价格等。四是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的时间及与经营者交涉的经过等。五是购物凭证、保修卡、约定书复印件等。
三、行政申诉
申诉的定义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请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依行政程序解决争议,与其他争议解决途径相比,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如何进行申诉?
消费者决定申诉时,应依照商品和服务的性质向具有相关职能的行政部门(如卫生部门、检验检疫部门、质量部门、工商部门、建设部门等)提出。消费者申诉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并载明下列事项:(1)消费者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2)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3)申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4)申诉的日期。必要时,消费者可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活动,但需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交授权委托书。
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后,如果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撤回申诉,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撤回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提起诉讼(如消费者与经营者间有仲裁协议,则须首先申请仲裁,不服裁决结果再提取诉讼)
提起诉讼的定义
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在我国,诉讼大致分为三种形式:(1)刑事诉讼;(2)民事诉讼;(3)行政诉讼。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提起讼诉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
(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符合以上条件的起诉,人民法院才会予以受理。
Ⅷ 微商买到假货怎么办
微商做的是信任,如果你收到了假货,那你也别指望可以退换过了,因为她既然给你发了假货,很可能她就考虑到不会做你第二次生意,所以微信上购物还是谨慎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