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微商做活动吗
Ⅰ 元宵节活动策划怎么做
①前台和两位带课老师负责接待家长,并发放春季课程宣传单,其他老师在活动现场负责和等待活动开始的家长学生聊天推荐课程。
②主持人暖场,并配合视频动画讲解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用时10分钟。
③现场老师视频展示灯笼的制作流程用时半小时。
④学生和家长看完老师讲解之后,自己动手做灯笼,用时一小时。
⑤做好后,学生展示做好的灯笼,并向大家讲解制作思路,其他学生和家长投票,每个学生和家长可以选3个心仪的作品投票,评出最佳造型奖一、二、三等奖各1人,最佳创意奖2人,用时一小时。
⑥校长颁奖,用时10分钟。
⑦春季课程展示宣讲10分钟,并且表明今天在场的每个家长都可以获得100元的学习券/3节体验课,活动结束后家长到指定教室领取,这间教室里我们可以提前放好课程的宣传资料,老师上课的视频和一些学生的成绩展示,然后专门安排四个老师负责给家长听课券,并适当推课,体验课程结束后,学习券的金额可抵等值学费。
相信我们给家长和学生带去这一次生动的传统文化课程,家长一定对我们的机构有了好感,在好感暂未消散的情况下,我们趁热打铁给家长推荐课程,家长接受度会更高。
如果你觉得做灯笼耗费时间过长,你也可以选择做猜灯谜活动,或者觉得做灯笼太单一,那你也可以在参赛的众多灯笼上贴灯谜。通过竞猜灯谜,加深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二、猜灯谜做游戏
1.活动名称:《欢天喜地过元宵》
2.活动目的
①营造元宵节节日气氛。
②发挥学生的猜谜能力。
③凝聚机构学生的向心力,增强家长对机构的认同感。
3.活动方式
户外灯谜展示加校内游戏。学员持机构发的游戏积分卡,参加游戏和猜对谜语即可获取相应积分,最后拿积分卡兑换礼品。
4.学生来源
①校内老生带同学来,通过群发短信和开课电话通知,比如,某某学员的元宵节福利来啦!撕名牌大战、猜谜语、你来比划我来猜等游戏等你玩,只要参与就送精美礼品!2月19日下午两点开始某某机构元宵大派对等你来,快快带着同学一起来参加吧,老学员带同学来参加直接在游戏积分卡额外加五积分,5积分非常多哦,因为玩一次游戏最多才能拿到3积分。
②校门口发单时宣传,同时发游戏积分卡来吸引新学员;
③销售部过往名单中寻找在潜在客户;可通过电话邀约。
5.奖励办法:
在
Ⅱ 元宵节人们都在干吗有什么活动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Ⅲ 意向代理咨询了朋友对微商不感兴趣,自己也有点打退堂鼓了怎么回答
做这个贵在坚持和方法,有好货源和正确引流运作就有好结果
Ⅳ 元宵节可以搞哪些活动
元宵节民俗活动一、舞龙舞狮
舞龙灯,也称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民俗活动二、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元宵节民俗活动三、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元宵又称汤圆,“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过元宵节即流行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每当正月十五,各地民众纷纷制作元宵,以庆贺佳节。
元宵节民俗活动四、情人相会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民俗活动五、赏花灯
赏花灯是老百姓过元宵节的一件乐事,也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许多说法,其中一个神话传说甚是有趣。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时至今日,赏花灯仍然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庙会、公园便纷纷推出赏花灯的活动,届时天上繁星万点、地上火树银花,人间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元宵节民俗活动六、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经典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节日文娱方式。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他们一边把酒推盏,一遍吟诗猜谜,极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流传至今。
元宵节民俗活动七、放烟花
燃放烟花是我国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助兴活动,元宵节自然不例外。当五彩缤纷的烟火射向高空,顿时夜空锦绣团团、璀璨夺目,地上火树银花,天上人间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最爱观赏的节目之一。
Ⅳ 元宵节应该做些什么活动好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英文里翻Lantern Festival,似乎元宵节倒成了灯节。浏览国内大小网站,也随处可见花灯夜市的新闻和图片,很是漂亮,让我这漂在异乡的人越看思乡之情越浓。
在国人的心里,除了热闹喜庆的灯市外,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元宵这一主角。在家那会儿,元宵节我都会去西饼屋买些现做的元宵回家,芝麻的、桂花的、哈密瓜的、 自然还有偶最爱的香芋的。虽然家人都怎么爱吃,但圆圆的元宵到底给这个新年画上了个句号,喜欢不喜欢的,多少也都吃上几个意思意思。
喝下午茶的时候,温太在厨房让黑M跟她一块儿给大伙儿做了汤圆还烤了豆沙蛋糕。几十号人,到每人嘴里也就那么几颗,但大家还是吃得津津有味。怎么说也过了这个节了嘛!(也奇怪哦,都差不多的做法跟内容,为什么它要叫元宵节而不叫汤圆节呢?!hoho!)
想想,过了这一夜这个春节也就算过完了。除了正常的周日休息外,这些天全都在忙着工作,也没去计较它过得到底怎么样,过没过出味儿来。23年来第一次在外过的新年也并没因为时空转换而出现我年前担心的节日时的失落。年不年的,日子别过淡,这什么味儿都有了!
。。。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灯与月,这个元宵节的夜晚我都无从找寻。此刻机器轰鸣的厂区里依旧灯火通明、而因为没了月亮,四周也都是黑黝黝的一片。但在我心里面,今晚却是彩灯高悬、月华如水。
元宵与汤圆的区别
很多人以为这两者没有区别,只是叫法不同
那么为什么元宵节不叫汤圆节呢?
元宵和汤圆都是糯米粉制品,中间有不同口味的馅料,因南北方气候差异,制作方式有所不同。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汤圆则是用很细的汤圆粉团包馅制成的(馅料有素有荤)。吃时一般都是用水煮,汤圆煮后汤比较清,元宵煮后汤比较浓,因此喝汤如同喝糯米面粥。由于工艺不同,汤圆煮时不乱汤,皮面润滑,馅流动性好;而元宵容易乱汤,但皮面松软,可油炸、拔丝、穿衣、蒸、烤等多种食用方法。
元宵与汤圆的加工工艺不同,口味也不尽相同。元宵是放好馅料后手工摇制,其使用的糯米粉是将糯米泡后再用石碾子磨制过箩,由于用的是湿粉,所以“过箩”时筛子最多只能80目,比较粗,而馅料必须是硬的,可以加入各种果料,所以吃起来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与之相比,汤圆是用水磨干粉后包制,非常细腻,糯米粉可以通过200目的细筛子,包制时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馅料也不会出现大的颗粒果料,其特点是口感更软滑细腻,速冻包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前一段时间,这里出现南北方论战,我看了看,觉得这样不好,所以一北方人的身份,对南方人说了几句话,那个帖子是本着调和矛盾促进团结来说的.结果还是引来了争吵,最后被锁帖.我也没有什么不服的,毕竟,斑竹本着促进团结的初衷,禁止这类话题,也可以理解.可是后来我发现,很多帖子里都出现了比我那个帖子中严重的多的争吵,可是却没有锁帖,我觉得这就有点不公平了.所以我也希望我的这个帖子不要锁.
我的这个帖子的本意和上次那个帖子有所不同了,上次是促进团结,当然这次也是想促进团结,增加理解,但主要的目的不是这个,而是表达我对某些南方人的不满.
上次,是南北双方对骂,双方都有错.可是这次我看到一个调查南方人春节吃什么的帖子里,到处是南方人对北方的诋毁.这可以说是没有北方人的责任的.因为本来只是讨论吃的.可是某些南方人非要把话题引到饺子上,进而引到北方和北方人身上,攻击一番.我想对这样的南方人也不用留什么情面了吧.
我没看完那个帖子,但基本上很多南方人诋毁饺子,而很多北方人基本是在解释.
很多南方人主要说的就是饺子多难吃啊,北方人过年居然吃那个东西.我觉得很可笑.你想说什么?想说北方人穷?除了饺子别的都吃不起?呵呵,我想这基本没有人相信吧.
我看到一些北方人在解释,其实饺子很好吃.我要说不用解释!因为问题的本质根本不在于饺子是不是好吃上面.我们现在吃饺子并不因为它好吃.难道饺子不好吃,春节就不吃饺子了吗?我看没有几个北方人会这么做.
说白了,现在北方人吃饺子,和饺子好吃不好吃有什么关系?那只是我们的风俗习惯而已.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我们吃饺子是表示我们对传统对祖先的尊重之情.是表示对我们自己文化的认同.所以把这个问题扯到饺子是不是好吃上来,是多么庸俗恶心的一件事啊.结果说这话的人还挺自以为是.
事实上,南方很多地方吃的汤圆难道就不是北方的食品吗?北方也是吃汤圆的,而且汤圆也是起源于北方.不过北方似乎一般称汤圆为元宵.是我们元宵节吃的食品.同样也是一种习俗.而元宵节之叫做元宵节,而不叫汤圆节,更可以看到无论元宵和元宵节都更具有北方特色.
春节啊,饺子啊,元宵啊都是属于中国的.是不应该区分南北的.是大家共同的传统.可是南方人非要搞的泾渭分明.那结果就是,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北方的.
我明白很多南方人看到北方文化的强势,感到不舒服,感到失落.可是至于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吗?至于疯狂的攻击北方和北方的文化吗?我很少看到有北方人主动攻击南方的.都是南方人起头,我们应战而已.可是,某些南方人对北方文化的诋毁和侮蔑不但说明了他们水平的低下,更说明了他们的无能.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可做.
我承认,目前中国的文化可以说基本是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无论影视据作品,歌曲,普通话什么的,大多都用明显的北方文化烙印.但这难道就是北方人霸道,不讲理造成的吗?不是,这是有历史因素的.北方自古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难道应该不考虑这个因素吗?
但其实我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北方文化有更多的群众基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实话,相比很多地区.我们可以说没有民族矛盾.而南北方的关系,甚至连民族关系都不是,而是汉族内部关系.那么中国要协调这个关系,是不是应该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呢?当然,中国和日本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日本人不干,因为人家日本人凭什么接受你中国人认可的东西.可是南北方的关系和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关系不同吧.如果中国一定需要在全国统一一些东西的话,是不是应该尊重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比如普通话,是建立在北方方言基础上的.那是因为北方方言的使用人口多啊.同理,至于饺子啊,春晚啊,等很多方面,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那就是北方文化的流行区域很大,适用人口很多.所以北方文化更加强势有什么不公平的.
南方虽然是相对于北方的一个概念,可是南方和北方并不完全一样.北方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统一体.北方各地的主要风俗习惯类似,方言接近.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而南方呢?则根本是割裂状态.虽然都是南方人,可是基本没有什么共同点吧.比如湖南人和福建人,上海人和广东人,四川人和浙江人?所以,南方的任何一种文化与习俗的流行程度,根本不可能与北方相比.那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北方文化流行有什么不对的?
南方人可能又不舒服了,想说,那凭什么都要搞成一样的,北方是北方,南方是南方不就行了.当然,现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都搞成一样吧.很多南方地区,保持你们自己的习惯,说自己的方言,北方人说过什么吗?怎么你们非要来对我们的饺子说三道四呢?也可能有南方人更极端,认为普通话都不该有.那我没什么好说的.按照这个逻辑,秦始皇不该统一度量衡.中国甚至不该统一了.如果问题谈到这份上也没什么好谈的了.
还有南方人毫无根据的说什么北方人的血统有问题,文化是蛮夷文化,南方才是正统的中国文化,诸如此类的.我觉得没什么辩论的意思.当然了,如果要辩论,需要另开一帖专门来说.我也有很多论据可以给出.但现在这个不是主题,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国文化也来自黄河流域,中国自古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北方.这些东西是写进历史课本的,是国家承认的.也是证据确凿的.可是,指责北方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三流文章大概也只在网上哗众取宠一下而已吧.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必要驳斥它.
但我并不想得出结论,如今的北方文化就更正统,事实上,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都不是古代中国文化,但是大家都来自于古代中国文化,有了各自的发展.比如,两个人,都是他爹的儿子,但都和他爹长的不一样,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统呢?这根本是没有意义的命题吧.文化要发展要进步,如果中国文化都和古代一样,千百年不变,那中国才是要亡国呢.所以文化有发展有变化是好事.争论谁才是正宗的古代中国文化本来就没有意思.而在现在,由于北方文化区的人口远多于其他文化区,所以北方文化更流行,也就是正常的了.
最后,我们其实都只是盯住南北方文化和习俗的不同之处而已,进而感觉到有很大差异.可是其实除了那么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外,可以说相似之处要多得多吧.南方文化也好,北方文化也好,都是中国文化.差异是次要的,相似是主要的
Ⅵ 淘宝元宵节有促销活动吗
当然有了 只要是节日都会搞活动的
Ⅶ 餐饮行业元宵节做什么活动最能吸引顾客
所有的顾客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
所以只要你开展的活动能够给你的顾客带来利益,他们都会来捧场的
1:你可以打折优惠你的顾客
2:送礼,只要在你那边花费了一定经费的顾客都可以在你那得到一份礼物
3:积分活动。在你光顾的客人,都可以给他们办理一些优惠卡和积分卡。积分到了一定数目,就可以来你那大吃一顿XX。
等等。。。。。。。。。。。。。
Ⅷ 微商有哪些活动做的
一、首次下单有优惠
微商拓客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若拓客+销售能结合在一起就很棒了,首次下单优惠就是这样的活动。能够极大鼓励大家尝试购买,并着重于用户购买习惯的养成。通常买不买都是一瞬间的事情,第一次购买会有更大的心理门槛。首次下单优惠能有效增加客户的购买率,当购买过一次,接下来复购的可能性也就增大很多。
二、满减优惠
这种优惠手段的底层逻辑就是薄利多销。满减优惠侧面提高了客户的客单价。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这种营销活动就是经久不衰的。很多客户本来只想买两件商品,看到离满额很接近的时候,就会顺手多带一件商品。商家和客户达成双赢。
三、节日优惠
节日优惠主要是在于引起客户的关注度,利用节日噱头来做促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节日不仅仅是法定节假日,也可以自己造节,如秒杀节、拼团节、周年庆等
四、低价优惠
是通过部分产品的低价来获取流量,通过其它产品来获取利益,它的侧重点在于做好微商引流。这种方式是一种很好的吸引用户访问的方法,选一两款产品,将价格设置为底价甚至亏钱的价格,利用这些商品吸引用户进店,然后通过其它商品盈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促销方式。
五、返利传播
通过返现或赠品等方式让买家帮助店铺传播,它的侧重点在于传播,扩大店铺的知名度,拉取新客户。一般的方式有,微博、微信买家秀返利,也就是用户购买后用户拍照上传朋友圈或微博并推荐店铺,即可获得返现或赠品。
Ⅸ 元宵节微商老大发红包怎样晒朋友圈
非常好,而言元宵节那个老板发大红包,你非常高兴吧?你应该很高兴。那就晒晒朋友圈不错错啊